人民网>>人民创投

区块链应用加速破冰

记者 高少华 上海报道

2018年07月03日08:41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以来“区块链”概念在全球变得日益火热,但迄今为止仍很难看到某项区块链技术在大众日常生活中获得高频应用和万众追捧。对众多网民来说,区块链依然“像雾像雨又像风”,看不透、摸不着,听着很热,用得很少。

  其实,区块链技术在C端日常应用中大有可为。比如说,在微信和支付宝间转账、发红包等,这样的使用场景在现有支付体系下很难实现。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借助于区块链技术,上述应用场景完全可以成为现实。

  如何让区块链技术在大众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落地已成为当前业界努力探索的一大焦点。专家表示,区块链未来将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区块链技术融入大众生活将是必然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区块链仍处于“野蛮生长”的早期阶段,应用场景仍待探索,同时要符合监管和法律的要求,而网络安全同样不容忽视。

  市场仍待“杀手级应用”激活

  眼下区块链概念横飞,但对许多人来说仍不明就里,因为行业仍处发展早期,落地的应用十分有限,还没有像一些成熟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那样广为人知、不可或缺。

  区块链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应用也在悄然进行,一些项目已在不断探索和实践。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18 CES ASIA·上海——暨区块链Demo Day·ACES专场”活动上,德鼎创新基金管理合伙人李忠强透露,德鼎创新基金早在2015年即投资了一个位于巴塞罗那的区块链应用项目,该项目将区块链技术用于移动支付。“实际上我们投资了不少类似的将区块链技术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的项目,和应用场景结合都比较密切,数量也很多。”李忠强说。

  志顶科技Tokenpos创始人王玮也在从事区块链支付领域的相关业务。在他看来,区块链行业依然是一个早期行业,应该更多关注发展前景。比如目前CDR独角兽回归,需要多方自主设计才能实现。将来在区块链上,用户通过手机简单操作即可实现。“未来,区块链对每个人都会造成影响,尤其是金融、财产等方面。”

  在早前的“链·接未来——央广TMT沙龙”上,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就曾表示,区块链的核心在于解决协作信息化的问题。“用一个双方共同认可且不可篡改的机制来解决协作和对账的问题,解决一个在新型环境下信息化的问题,这是一个最核心的场景,数据资源共享等都是在这个场景下衍生下来的。”他认为,区块链对实体经济的效果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优化协同环境和引导资金脱虚入实几个方面。

  在实体经济领域,区块链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工信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止到2018年3月底,我国以区块链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数量达到456家,覆盖上游的硬件制造、平台服务、安全服务和下游的产业技术应用服务,以及保障产业发展的行业投融资、媒体、人才服务等各个领域。未来三年,区块链将在实体经济中广泛落地,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而在一些垂直领域,区块链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例如征信领域。中诚信征信副总裁兼CTO姚明表示:“区块链可以实现数据自治、隐私保护、评估透明、交易透明,还可以做资产溯源,资产数字化等等。”中诚信征信已经在整个区块链应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包括在黑名单共享、资产证券化和信用信息的管理上。姚明认为,要实现信任从量变到质变,还需要中介服务的透明化。区块链的出现,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分布式资本合伙人姚镜仪认为,区块链技术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不像其他技术那样直观,“区块链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传统行业业态的重塑。虽然目前技术层面的瓶颈仍在制约着区块链的应用和成长,但区块链能带给人们商业形态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

  目前,区块链的潜力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在金融、制造、零售、互联网等行业,已经出现了很多区块链的应用案例。国际数据公司(IDC)近日发布报告预计,这一趋势将在未来三年延续,到2021年,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将突破10亿美元。但同时,目前大部分区块链应用尚处于尝试阶段,交易低效、场景非刚需、商业模式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区块链“杀手级应用”很难出现,技术平台、开发服务将是支撑区块链市场增长的主要模式。

  产业成长需要“容错”

  区块链应用正加速落地。创业邦发布的《2018年区块链发展报告》显示,区块链应用将率先在金融领域落地。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应用普及和社会认知度的提高,区块链将逐渐向社会征信、医疗、教育、物流、文化娱乐等多领域渗透。

  作为一项崭新技术,区块链应用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据王玮介绍,股票采用区块链技术很早之前就已经有尝试,比如纳斯达克。具体到CDR这种模型是不是通过区块链来实现,可以确定的是技术已经得到实现,而主要取决于各国监管机构、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对这件事情的认可。

  增强区块链行业监管已是共识和趋势。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曾指出,面对不断演进的区块链技术,需要同步考虑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指出,“像区块链这种东西,不能让它走歪了,不能让它仅仅去造币,然后去造百万富翁,而要用它来改造我们的基础设施,改造我们的认证系统、信任系统、产权识别系统,改造我们金融交易的成本。”

  “区块链社交本质是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联系和交流,社交平台变成最大的社区和流量入口,未来还会作为数字资产的流通工具。”李忠强认为,监管最大难点是区块链的社交和通信。

  “智能合约和token是区块链的灵魂。”姚镜仪表示,她坚信智能合约的未来,但现在也看到智能合约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事件。分布式资本的投资策略就是“容错”。如果没有足够的容错性,区块链生态中就无法生长出足够的多样性。

  安全监管“箭在弦上”

  区块链应用尚处探索期,频频上演的网络安全事件则进一步凸显出行业的短板和不足。近日360宣称发现区块链“史诗级漏洞”,为新生区块链行业上了一堂深刻的安全课。

  针对当前智能合约出现很多安全漏洞现象,李忠强表示,在公有链飞速发展时,安全问题往往来不及考虑,现在有团队把公有链做出来以后才去考虑安全问题。正是为增强安全防范,德鼎创新基金也投入了一个团队,专门做一些底层的安全研究。

  而在王玮看来,安全在区块链领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智能合约本身有漏洞,这是一种全新的安全问题;第二个层次是交易所和应用平台,他们自身有安全漏洞,可能导致黑客攻击以及资产流失;第三个层次比较特殊,因为区块链目前还是一种密钥体系来管理资产,如果个人泄露或丢失了密钥也会导致资产的流失。

  在上述三类安全问题中,后两类安全问题可以通过传统方式去解决,但不代表他们不重要。而第一类是区块链体系和智能合约带来的安全问题,凡是程序一定会有BUG,区块链底层也有BUG,这方面的漏洞最难解决。

  “安全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区块链天然带有资产属性。”王玮称,互联网刚诞生时,并没有数字资产或电商,安全漏洞显得不那么尖锐,这些年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区块链也是类似情形,伴随区块链发展,攻防漏洞会一直存在,不会产生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安全问题会成为一个长期的博弈。”姚镜仪同样表示,大家要做的就是在生态布局时,尽量多考虑到安全因素。分布式资本目前也投资了三四家安全服务类企业,“我们希望尽量涉足安全行业,让更多人才进入我们的生态,做好长期斗争准备。”

(责编:黄盛、陈键)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