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辉通科技董事长纪博超办公室的落地窗向外眺望,远处的城际铁轨倏忽而过,再远处是一栋栋高楼耸立的浦东新区。
纪博超当天要开车前往苏州,和苏州市领导洽谈当地智慧停车产业的发展合作。
纪博超在2015年加入辉通科技,彼时的互联网风口更迭频换,团购、O2O、共享经济、VR、AR、新零售、社交电商等领域火爆一时,而AI、物联网、智能网联等技术创新,同样厮杀惨烈。
智慧停车也不例外。此后四年时间,纪博超在上海与30多家同行同场竞技,最终脱颖而出。
“城市停车场”作为“新基建”在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上也被提及。这次会议提出,稳定制造业投资,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家智慧城市与“互联网+”政策的指引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能够为城市治理带来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在交通方面,通过卫星分析和开放云平台等实时流量监测,感知交通路况;在平安城市领域,通过行为轨迹、社会关系、社会舆情等集中监控和分析,为公安部门指挥决策、情报研判提供有力支持;在政务服务上,依托统一的互联网电子政务数据服务平台;在医疗健康行业,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互联互通,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也及时监测疫情。
作为智慧城市管理水平体现之一的智慧停车,也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是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出于改善城市交通与民生品质的诉求,各界对智慧停车行业也越来越关注。
一
将停车位资源整合,实现停车场互联网化、智能化和互联网资源动态配置是智慧交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随着关于智慧城市各个政策的落地,整个智能交通行业正处在时代变速变化的关口。特别是停车场,从以前彼此分散的、非信息化的时期过渡到一个将城市互联到一起的、智能化数据平台,成为城市治理的智慧型变革的立足点,并成为继网约车和共享单车之后,交通出行领域出现的又一个被资本追棒的“风口”。
2004年,同济大学毕业的纪博超前往国际知名工程师院校法国国立路桥学校读硕士。此前,“智慧停车”对他来说是个陌生词汇。到了2015年,纪博超通过入股方式,成为辉通科技这家向智慧停车转型的企业的掌舵人。当时,团购、O2O、共享经济、VR、AR、新零售、社交电商等领域风口更迭轮换,AI、物联网、智能网联等技术创新风起云涌。智慧停车也不例外。“当时整个上海市场上,二三十家公司在竞争,我们是最不被看好的。”纪博超记得,当时他还是行业新兵,在停车场这一相对传统的领域中,自己远没有上海本土已成规模化发展的运营方有优势。
智慧停车场的商业模式是由互联网企业把停车场的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升级,但互联网企业不从停车场收入中直接分成,而是获得智能化停车场的所有数据、电子支付通道等线上业务的运营权。
纪博超很看好这一模式,因为城市的停车场比较分散,每个停车场又是信息孤岛,经营手段单一,还是一个传统的落后型行业。但在智能化改造、所有信息数据上传后,停车场与车主之间就可以形成信息的共享,包括停车位和支付的共享。
“智慧停车可通过电子支付、自助缴费、牌照识别、自动放行等手段,实现车辆快速流通离场、减少离场时间;通过停车位引导、反向寻车诱导等手段减少找车与徘徊时间,加快停车与找车速度。”纪博超说。
在这一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是辉通科技智慧停车APP“优会停”的车位信息实时更新发布、地图导航、在线支付等功能,也即纪博超基于大数据云计算,逐步建立起连接车主、停车场、汽车服务商、城市管理者等城市出行全产业链参与者在内的、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大平台。
“那个时候是真苦。”纪博超笑道,当时很多同类型企业在找停车场谈合作时都是拿着公司宣传册过去,而他每次在谈判之前,都会根据这个停车场所处的周围环境和潜在诉求,拿出一份针对性解决方案。
在当时,纪博超和上海三十多家同行一样,通过赠送智能化设备的方式,获取停车场未来五年的数据和线上业务的运营权。
二
目前从整个产业链来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格局相对分散,主要以智能停车设备商、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提供商、互联网停车运营企业为主。其中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承上启下,提供商主要向停车场提供智慧停车系统以及面向C端用户的智慧停车APP产品。
但在上世纪80年代,停车场管理模式方才在国内出现,并主要是出于公共秩序的维护,只采用人工方式;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初,随着城镇化和房地产建设发展和安防意识的加强,停车场开始重视停车出入口,但此时出入口控制设备水平相对较低,收费仍以人工方式为主。事实上,正是多年来停车信息不通畅与管理水平的低下,造成了“停车难”与“没车停”现象,使得车位使用率低下。
公安部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172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27亿辆,其中汽车2.4亿辆,小型载客汽车首次突破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09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69亿人。
汽车保有量增加带动停车位需求激增。《2017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大数据报告》显示,我国停车位缺口率已经达到50%,与此同时车场的平均空置率达51.3%。
该《报告》称,全国有超过90%的城市车位使用率在50%以下,北上广深等主要城市的车位使用率都在40%-50%之间。
在停车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利用效率不高加剧了停车难的问题。
据ETCP智慧停车产业研究院介绍,北上广深停车场泊位空置率达到44.6%,而全国城市超九成车位的使用率小于50%。报告还指出,当车位使用率提升到80%时,如上海、重庆两市,车位供给量就将大于车位需求量。
不过,随着大数据驱动着城市治理的智能化、专业化,越来越多的政府管理机构和行业企业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落地到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智慧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行业企业提供的智慧解决方案也逐渐现代化、智能化。
纪博超表示,数据是智慧交通的核心资源,对拥有停车资源的企业来说,盘活停车场车库数据,未来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广告投放、为汽车后市场提供导流服务等,进而从这些服务中获得盈利才是目的。
打通大量停车场场所数据孤岛这件事,除了智慧停车运营商在做,城市数据运营中心也在做。比如阿里云旗下的城市大脑,就与重庆市达成合作,借助ET城市大脑,统计汇聚重庆实时全量的停车资源信息,进行区域泊位信息监控和预测,并结合动态交通数据,为政府进行区域泊位规划优化提供辅助支撑,从静态交通层面提升城市交通畅通度。
三
纪博超介绍说,通过停车场空间的智慧化管理,推进城市治理智慧化、立体化、平台化,是很多业内企业努力的方向。“优会停”APP,就是他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打造的、面向C端用户的产品。
车主在“优会停”首页选择目的地,点击“找空车位”按钮,附近所有营业性停车场以及其它停车场实时空位数都出现在电子地图上。
车主随机选择一家停车场,在电子地图导航功能的帮助下就可以顺利进入该停车场。
纪博超坦言,“优会停”的“诞生”,得益于广阔的市场需求,政府利好政策的支持,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
早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停车秩序治理”就为停车产业化的发展拉开了政策大幕。同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在智能化停车建设方面,大力推动智慧停车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等高新技术的应用,积极引导车位自动查询、电子自动收费通行等新型管理形态的发展,提高停车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将放开社会资本全额投资停车设施收费,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
《意见》发布以后,一系列与智慧停车产业相关的政策问世,引入社会资本,盘活智慧停车行业资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现有停车场的商业化、提升停车场智能水平成为不少政策文件中的共同点。
不仅“停车秩序治理”出现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上海市也启动了公共停车信息平台的试点工程,要求中心城区为主的公共停车场要逐步实现电子收费系统的标准化改造和信息联网,并统一接入上述信息平台。
数据显示,2015年后,超过200家企业参与了智慧停车产业。在这200多家企业中,既有无忧停车、安居宝、捷顺、富士等传统停车设备供应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安防设备供应商,凭借视频技术、可视化管理、门禁管理等优势在停车场业务上展开布局;一批在资本助推下,善于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和流量获取的互联网企业,这其中既有阿里投资立的方停车(行呗)、停简单,腾讯投资的蜜蜂停车、宜停车及与车联APP、MyCar等合作的社交媒体平台等。
“为什么能在二三十家的竞争中跑出来?”纪博超说,“在解决停车难的同时,实现车主、停车场、空间增值服务闭环,打造全新的流量入口,盘活城市复合空间价值。这其中,大数据在社会治理智能化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有助于促进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和治理方式精细化。大数据不仅是新手段、新工具,还是推动决策科学化和治理方式精细化的巧妙路径。”
目前,智慧停车已经进入与车联网息息相关的高层次阶段,智慧停车模式将朝向生态化发展。通过社会化的方式打破公司边界,完成共享经济时代的传统商业要素重新整合,完成开放、共享、价值增量交换等成为全新的竞争格局。
四
在纪博超看来,停车场是一个城市复合空间,它既是人们物质生产活动的结果,也是由人们出行需求衍生出的城市消费空间。
“只要价值、创新、服务做得好,你就会有收益。但社会效益一定是第一位。”纪博超说。
据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发布的《停车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仅2016年中国的停车消费已达4000亿元。
据前瞻网数据预计,未来几年,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将以20%左右的速度继续增加,并有望在2020年突破154亿元。
纪博超最大梦想,是做一个“没有停车场的停车服务提供商”,就像消费者在携程上预订酒店和机票,车主们在软件上直接预订停车位、购买折扣停车券等各式个性化的停车服务,服务商平台可以尽可能多地丰富用户画像的精准度和质量。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等技术也在不断成熟,智慧停车设备不仅可以有效采集相关数据信息,并逐步实现通过互联网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融合,例如将这些数据应用到企业客户画像工作,以及交管部门的体系化管理工作中,技术实力突出的智慧停车企业为城市中的各种平台带来的将是更加全面、细致的服务。
在2019年深圳国际“智慧停车?城市更从容”为主题的智慧停车设备与技术博览会上,智慧停车行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网、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蓬勃发展的情况成为“纪博超们”不倦努力的一页。汇集了无感支付、立体车库、智慧停车云平台、TI6S车牌识别道闸一体机、第三代停车机器人等行业前沿智慧停车设备与解决方案,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形态之一。
纪博超觉得,智慧停车政策铺垫已相当到位,物联网、大数据、车牌识别、人工智能、线上支付等技术相对成熟,智慧停车系统市场需求也火速上升,车位共享将成为继单车、汽车共享之后,又一新型共享生态。但智慧停车是一个特殊行业,政府、交管部门、停车经营者和停车消费者,既是智慧停车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智慧成果的获利者,因此,智慧停车是需要多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