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赣州经开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09月03日08:40  来源:中国网

江西省赣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意见》,提出了“三区一园”的战略定位,吹响了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冲锋号,开启了由“老区思维”向“湾区思维”转变的新征程,必将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新的强劲动力。赣州经开区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创新创业的主平台、改革开放的急先锋,将树牢“湾区思维”,明确定位、主动作为,不辱使命、奋勇争先,努力在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中勇做先行者、争当排头兵。

树牢“湾区思维”,核心在于思想共融。思想是总开关、总闸门。市委全会指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要把解放思想作为先导,在全市上下掀起新一轮“头脑风暴”。赣州经开区将持续开展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搅动思想、统一认识,以思想的解放推动行动的突围。增强自我革命的勇气,打破路径依赖、思维定势和条条框框限制,借鉴大湾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工作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率先在各个层面与大湾区接轨。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面对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扎扎实实办好办成几件大事实事。拿出勇争一流的魄力,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唱响经开区“创新、担当、争先、求实”作风品牌,向广州开发区学习,对标对表、拉高标杆,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不断实现排名前移,早日进入全国国家级经开区“50强方阵”。

树牢“湾区思维”,基础在于基建互联。对接融入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把赣州到大湾区的空间优势转变为时间优势。市委全会指出,要打通对接融入的大通道,形成内联外通的现代交通网络。作为全市高铁枢纽、航空枢纽的所在地,赣州经开区将充分发挥优势,为赣州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作出应有的贡献。积极配合推进赣深高铁、赣广高铁、赣州北站、赣粤运河、黄金机场T3航站楼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打造与大湾区“水陆空”互通的立体式交通网络。抢抓“新基建”政策机遇,大力建设区块链、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与大湾区互联宽带扩容,打通对接融入的信息“大动脉”。引进大湾区大型物流企业落户,推动传化南北公路港等区内物流企业与大湾区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常态化运行“赣港直通车”,积极发展保税物流等新业态,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树牢“湾区思维”,重点在于产业协作。对接融入大湾区,落脚点还是在产业上、在项目上。市委全会指出,要突出产业对接合作,深入融入大湾区的产业链、供应链。赣州经开区将按照建平台、强招商、抓创新的思路,努力打造与大湾区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高端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园、赣州综保区三大工业承接平台提档升级,大力实施工业标准厂房“梧桐树”计划,提升产业承接能力。深入推进“粤企入赣”工程,聚焦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双首位产业,聚焦12个行业46个门类细分领域,扎实开展系列招商活动,力争年内新增双首位产业企业100家以上。与广州开发区、深圳龙华区等地探索开展“飞地经济”合作模式,共建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智能设备等生产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利益共享。积极融入大湾区产学研创新联盟,引进大湾区科研院所在经开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区内企业与大湾区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推动更多大湾区原创科研成果在经开区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树牢“湾区思维”,关键在于资源共享。大湾区的优势在于资本、技术、人才密集,赣州的优势在于政策集中、土地充裕、市场前景广阔。只有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实现互利共赢、长远发展。赣州经开区将牢固树立共赢理念,推动对接融入走深走实。积极推动政策资源共享,全面复制推广广东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实施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投资项目审批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尽快成立并实质性运作区行政审批局,打造与大湾区无差别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旅游资源共享,敢于以资源换项目,引进大湾区大型文旅企业、战略投资者在北部农旅产业园开发农旅康养项目,建设服务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的后花园。积极推动人才资源共享,借鉴大湾区吸引高端人才经验做法,完善现行人才引进政策。引进大湾区优势高校在经开区设立分校,鼓励更多大湾区优秀人才到经开区就业创业,选派更多干部到大湾区挂职锻炼,以“湾区之石”成“老区之玉。

(责编:陈臣子(实习生)、王震)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