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文化产业激活老旧厂房经济的“北京经验”

——专访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

人民网记者 王震

2020年07月25日16:30  来源:人民网-人民创投

北京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城市的有机更新,释放了大量的老旧厂房的资源。由老旧厂房资源改造成的文化产业园区也记录了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也让城市显得更加生机盎然。7月22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做客人民网,分享了文化产业激活老旧厂房经济的“北京经验”。

视频:北京市文促中心主任梅松接受人民网专访

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厂房变身文化产业园区

在798艺术区旁边,相连的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有出名的火车头广场;

在国贸,这个最繁华的地段,有个最时尚的文化产业园区“郎园”,里面还可以听昆曲;

在太阳宫,有觽堂文化艺术园,这是一个批发市场改造的一万多平米的艺术园区;

在海淀,很有名的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文化、科技相融合,里面有顶级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做芯片设计的,也有顶级的文化企业……

在北京有一批很熟悉的文化地标,都是老旧厂房改造的。梅松介绍,北京现有老旧厂房资源体量很大,改造的文化产业园区具有大而全、小而美、特而专等特点。

为什么要推动老旧厂房经济?梅松认为,大量的老旧厂房资源,从城市角度来讲,如果不利用、不发展,就会成为存量资源,甚至成为城市繁荣背后的小伤疤、小疮口。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委市政府力推老旧厂房拓展为文化空间,让老旧厂房经济成为城市更新和发展的有机载体。

据介绍,截止到2019年10月,北京市各个区共梳理出老旧厂房资源774处,占地面积3227万平方米。其中在城六区老旧厂房有248处,占地面积达1943万平方米。

“文化空间是两个概念,既有可能是改造成文化产业园区,也有可能改造成文化设施,比如剧场、影院、实体书店,还有体育设施,这也都是文化空间。”

梅松认为,在推进老旧厂房改造过程中,既保留城市的工业文明的印记,又体现了新时代的文化元素。这需要保持两个原则:一是调性不能变,不能改变它的特色、它的工业遗存以及基本的建筑机理和外貌;二是允许增加文化内容、时尚元素。

“北京门头沟有一处生产琉璃瓦的地方,民国之前的窑,解放后的窑都有,已经列为区级文物。对这种老的琉璃瓦烧窑遗址是必须保留的。可以在旁边再做一个琉璃瓦的窑烧这些特色的东西作为旅游和文化产业园区改造,向社会来呈现出来。”

顶层设计,老旧厂房改造的“北京经验”

“北京市已经做了政策上的顶层设计,推动老旧厂房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鼓励各级领导干部敢于作为、敢于担责,把文件执行到位、落实到位。”

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与此同时,在推进老旧厂房改造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老旧厂房怎么改?如何简政放权?

2017年12月31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53号文件《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首先是保护利用,第二是拓展文化空间。同时,针对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北京陆续出台了实施操作细则、项目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

梅松认为,北京的53号文件能在全国同行引起热烈的反响,首先是解决了用地属性的问题。老旧厂房大部分是工业用地,做文化产业,与原有工业用地属性不符。北京怎么解决问题呢?只要你是用于文化空间的改造利用,把用地的属性和用途适当分离,这是一种创新。

第二是有一个五年的过渡期。老旧厂房改造文化园、文化空间,如果走招投标的程序,走用地属性变更程序,那是极其复杂。设过渡期,五年以内免去这些程序,五年后,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谁用这块地优先给谁。53号文件化解了这个难题。同时,该文件还解决了园区入住企业的注册登记、消防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梅松介绍,实际上北京老旧厂房改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老旧厂房,二是老旧商业设施,三是老旧办公用房,都在政策范围内。在改造过程中,针对不同年代、不同属性的厂房应该因地制宜、因厂而定。同时,要事先做好规划设计、创意策划,而不能仅仅是单纯把老旧厂房拿过来,装修一下对外出租。

“好的案例,像北京朝阳区的铜牛电影产业园,是原北京铜牛京纺物资有限公司库房改的。仓库怎么变成电影产业园呢?他们就和北京电影学院合作,打造导演、策划、舞美、后期一条龙的电影产业园区,而且是主旋律电影产业园区。定位很准,在全国很有名。”

双重效益,文创赋能老旧厂房经济

“利用老旧厂房搞文创,不是仅用赚钱多少来衡量,其实这本身就是城市更新与繁荣的要求。”

有人说老旧厂房转化成文化产业园区,它的附加值变低,不如转成科技园。梅松表示,首先推动老旧厂房改造是城市更新与繁荣的要求,也是一种减量或者留白。文化产业园区及配套建设,不是我们要疏解的对象,是减量和留白,是不能以赚钱多少来衡量。第二还是要因地制宜,要和当地的规划条件和区域空间条件相适应。比如海淀区,有很多老旧厂房就变为科技园区,这是很典型的。但是在朝阳,更多老旧厂房改造为文化产业区,因为朝阳的文化传媒企业特别多。

事实上,文化产业兼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梅松认为,老旧厂房改造园区效益也是很高的,一个是社会效益,一个是经济效益,而且做文化产业、文化园区,首先要考虑社会效益。老百姓的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有载体,需要有空间,园区就要提供,这就是社会效益。同时,也不能小看它的经济效益。从对首批33家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的统计来看,2018年33家园区内文化企业的地均产出是每平米6.96万元,每平方米的税收贡献是5500元,文化产业园区的劳均产出是200.44万元,收入产出水平和北京金融业相近。

文化产业正在让老厂房融入新城市。

一说老旧厂房,我们理解就是工业大院,铁门一锁,高墙一围,老百姓也进不去,其他相应的文化空间元素也进不去。

实际上,你要去798走一走,一般人分不出哪个是798哪个是751。它的特点是两个老旧厂房大院全部打通了,所有空间都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已经成为一些时尚青年的打卡地。

“它就是典型的工业空间的再开发、再利用,而且751还有一个特点,751是时尚设计,一边是动力车间,还在生产运行。”

751以前是能源动力厂房(煤气厂),目前还在照常运行。一边是很强的工业能源,一边是很玄幻的文化创意设计;一边是蓝领工人穿着工装制服上班,一边是时尚模特走秀。老旧厂房通过文化产业园区改造,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

“要预留增加成实体书店,增加或改造小剧场、小剧院或者小影院,增加和改造小的美术馆等展示空间。”梅松介绍,对老旧厂房改造为文化产业园区,如果要申报市一级的文化产业园区,这是一个硬件要求。所以,很多老旧厂房改造同时,配置公共文化空间,为市民、游客提供服务。

“既保留城市的工业文明的印记,又体现了新时代的文化元素。老旧厂房经济,承载着北京城市更新和文化复兴的重任,通过工业留给我们文化的遗产,让首都成为文化复兴之地。”

(责编:张宏莉(实习生)、王震)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