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创投

8小时沉浸式直播带你“云游”故宫600年大展

郑蕊 胡晓钰 杨菲

2020年09月11日09:01  来源:北京商报

备受瞩目的故宫建成600年超级大展,终于在9月10日揭开神秘的面纱,一场长达8个小时的线上直播,让观众一朝看尽紫禁城600年风云。

“云游”故宫其实并不新奇,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借助直播将藏品展现在观众眼前已经成为所有博物馆的必备技能。不过,目前单纯的展览展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实现“深度云上游”,创造更多可能性,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超200万人同“云游”

9月10日早上6时,太阳还未完全升起,一场长达8小时的直播便已开始在故宫博物院与央视新闻的官方微博同步开启,观众通过镜头看到阳光逐渐照射到故宫角楼、延春阁等标志性建筑,在线静待紫禁城的日出。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此次直播活动包括“紫禁城此时此刻”“说说太和殿那些您不知道的事”“宁寿宫花园:乾隆颐养之地”“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等多板块内容;同时,重磅展览“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也将通过“云探展”的形式让人们先睹为快。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故宫今年4月推出的“云赏春”直播活动,此次直播也在多方面实现新的亮点,除了时长进一步延长外,在讲解上,也从“云赏春”中仅有一位主持人和一位专家对故宫历史进行全程讲解的基础上,增加到10余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及专业人士共同讲解。此外在呈现形式上,本次直播也较之前增加了1小时40分钟的故宫景色拍摄内容。

多种内容的共同呈现,令此次直播吸引众多人前去观看。截至9月10日14时直播结束时,故宫博物院和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的直播观看人数已分别达到近70万人和174万余人,累计实现超200万人观看该场直播。

“与自己之前去故宫游览受制于精力有限而无法全面了解建筑和文物历史不同,此次‘云游’让我更加深入细致地欣赏故宫,更了解‘延禧宫’‘宁寿宫’等建筑以及名家苏东坡等,以后再去故宫游玩也会更有针对性。”观众沈女士如是说。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云游”故宫的方式使很多无法到达现场的人都可以了解故宫,再加上权威专家进行解读,会让观众产生比日常游览更丰富的认识。此外,直播也让更多人一起参与,观众在看直播的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增加互动体验感,同时直播也可以把一部分爱好者通过平台集中在一起,日后追随平台参与其他的线上或线下活动。

直播成博物馆必备法宝

自今年2月以来,由于线下展览暂停,国内博物馆相继奉上自己的直播首秀,微博、快手、抖音、百度直播、淘宝直播等线上渠道,均成为博物馆的展示平台,对外展示馆内藏品以及文创产品,并通过讲解的方式实现与观众的对接。时至今日,直播俨然成了博物馆的必备技能。

而在单个博物馆直播展示之余,现阶段博物馆还启动多家联合直播的形式,以实现更大的效果。以5月举办的“首届·云端博物馆周”为例,该活动便联合国内外30余座城市100多家重要博物馆、美术馆,连续14天带来超百场直播。而在9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则发起了“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纷纷加入其中,由各自的馆长带领观众在线上欣赏馆藏。

随着越来越多的直播相继登场、人们享受到更多“云游”后,博物馆直播的弊端也渐渐显现,比如内容同质化,这也导致观众反馈高低不一。

据文博爱好者钟先生透露,每家博物馆均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但经过近几个月里“云游”国内10余家博物馆后,虽然确实隔着屏幕观看到各个省市的馆藏文物,但直播内容和形式往往千篇一律,没有展示出博物馆原有的个性与特色,在观看了几场直播后,后续便容易失去兴趣。

除此以外,博物馆的制播水准也良莠不齐,这也使得一部分博物馆以高清的画面、丰富的内容获得人们认可的同时,另一部分博物馆的直播则被人们认为更像是一部拼凑的宣传片,虽然占据线上渠道优势,却未能实现应有的效果。对此,数字文创产业智库研究员李杰认为,直播只是让博物馆增加了渠道,起到配套作用,真正起核心作用的仍在于内容,若只有渠道无内容,则是白白浪费了资源。

打破“晒宝”旧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在业界人士看来,当下博物馆“云游”成风,但水准参差不齐,故宫不断“进化”的直播形态正在成为“深度云上游”的一份样本。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传媒调查中心主任刘志明近日在服贸会上分享的《中国文旅新媒体影响力指数解读》,故宫博物院在景区类政务号中遥遥领先。

“博物馆直播经过一段摸索与培育,目前也面临着升级迭代的问题。”北京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画面粗糙、一味“晒宝”的逻辑均需要破题。“如故宫此次标榜的‘沉浸式’直播,‘云游’要提升深度,正需要在代入感、多维度展示方面做文章。直播的技术要有所保障,内容上要引导观者带动想象,通过场景化的打造提升观者的代入感,让遗产真正活化并成为新民俗。”

而在故宫领先的背后,是北京对新渠道的重视。直播已从疫情之下的“退而求其次”之举,成为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的重要策略之一,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曾在“博物馆之城建设谋划思想汇”会上指出,“突出数字化时代的云直播,让观众突破时空实现内容共享”。

可以看到,不同于故宫此前的“云游”,展览、讲座、文物修复、文创推介等多个场景的联动串联起故宫此次600年大展的8小时直播。

谈及博物馆在“深度云上游”还有多少新可能,多位业界专家均表示博物馆直播潜力仍有大量空白待书写。“直播看文物是势在必行的生活方式。故宫所走的正是一条许多知名博物馆都在走的路,这要求博物馆在将展览功能、研究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延伸更长的产业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如是说。沈望舒同样指出,“直播不是一拥而上、一哄而散,具有长效机制的博物馆教育服务为人们所期待。与人们欣赏习惯、消费习惯贴合,直播要留得住客,同时博物馆也要在线上线下形成一个完整的供需链条”。

博物馆直播尚处于起步阶段,“馆企合作”为普遍模式。在博物馆从业者眼中,技术支持、内容展示等方面需要与专业平台进行合作,共同构建完善、有序的博物馆直播生态;同时避免泛娱乐化,协调公益性、服务性、商业性也是进一步的考量。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胡晓钰 杨菲

(责编:单子璇(实习生)、王震)

深度原创

特别策划

    第二届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战“疫”内容科技大赛 首届人民网内容科技大赛总决赛 人民网内容科技创业创新长三角决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