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永不眠”,电影《华尔街》里的这句台词,在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中不断得到验证。
如今这句台词,对于尚处蛮荒时代的早期区块链而言,也并无违和之感。
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热度已经波及到创投行业中的每一个角落,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炒卖也成为疯狂的大众寄予一夜暴富、实现财富自由的“稻草”。
而社交平台上关于区块链的讨论,更是风头无二。大佬们的隔空“互怼”、花式繁多的“十问”、动动手指就搭建的“区块链+”社群和联盟,成为爆红的区块链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官印象。
在如火如荼的讨论中,区块链既被拥趸者加持为跨越阶级造福机遇、逆袭创业颠覆巨头、改变格局重塑市场的新锐力量,也被冷静的创投圈内人士谨慎地思考着技术的内核、投资的逻辑与行业新的机遇。
然而,在众说纷纭中,“当红炸子鸡”区块链技术如何拨开迷雾,落地到有投资价值的商业场景中?经历过互联网创业洗礼的创业者们,又怎样在攻守之间玩转区块链可能带来的改变?
颠覆与机遇
区块链在中国的火热,不仅在于怀揣着暴富梦想的币圈人士对于数字货币的狂热,也不止于资本市场上“区块链概念股”的起起落落和BATJ、小米、苏宁等互联网公司对区块链项目的态度与布局,还在于微信等社交平台上涌现的花式繁多的“无眠”交流群以及由此产生的“口水战”。
“互联网刚起步的时候,联想、海尔、中移动都是巨头,一样看不起互联网的变革,所以他们会错过互联网。现在互联网巨头一样也会忽略区块链的力量,虽然他们也会关注也会做区块链技术,但不会彻底革命,这给了后来者的机会。”在这一场场看似没有刀光剑影的“口水战”中,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才进入互联网领域的美图董事长蔡文胜,曾一马当先地将区块链归结为一场变革,一个改变互联网市场格局的机会。
在蔡文胜的同道者口中,这场变革中的区块链技术,成为他们挑战“古典互联网”,把握造富新机遇“战衣”上的标语。
之所以说是“古典互联网”,与区块链拥趸者的狂热有关。在区块链的微信交流群中,拥趸者将没有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定义为“古典”,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3D打印、无人驾驶等等尚未与区块链链接的模式均是落后的、古典的,以此直书他们对区块链的狂热。
被称为“耿直boy”的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就是拥趸者之一,他与金沙江董事总经理朱啸虎的隔空互怼,让“口水战”不断升级。其实,后者并不否认自己是“古典互联网”,并表示“当今的区块链相当于砖头机时代的移动互联网”。
“耿直boy”陈伟星则在谈及与朱啸虎的争论时说道:“我和朱啸虎没有新旧利益之分,我也是旧时代过来的人,混得比他帅,只不过他想死在旧社会,我想活到新世界了。”
当然,这并非两人第一次隔空“互怼”,两人每次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后总会聚集一批各自的同道者继续争论。此次陈伟星说所的“新世界”与“旧社会”的对立,在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看来则是“撕裂”与“矛盾”。“区块链撕裂了中国互联网,转移了中国互联网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从巨头与创业公司的矛盾转变成古典互联网与区块链之间的矛盾。”日前,王慧文在朋友圈表示。
在“矛盾转变”的争论中,“古典互联网”的集大成者BATJ被区块链的拥趸者视为被颠覆的对象。不过,这些在互联网时代站到市场中心的集大成者,与蔡文胜所说当年看不上互联网变革的巨头对新生技术的态度不尽相同,尤其是“古典互联网”大佬们对区块链的攻守之道,让这一颠覆BAT的矛盾显得更有意味。
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近日在与火星财经发起人王峰谈到区块链技术能否颠覆BAT时表示,目前很难准确判断区块链是不是颠覆性的技术,因此谈区块链颠覆BAT为时尚早。 虽然曾鸣认为“颠覆”为时尚早,但他并不否认阿里巴巴从2016年就已经试水区块链项目,对区块链的研究也在继续。
面对区块链技术,“古典互联网”的代表腾讯,同样在攻守之间周旋。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区块链技术是好的,但关键在于怎么用。在马化腾看来,“如果大家都可以用区块链技术随便发行数字币,那会引发很多监管的问题”。不过,他同时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腾讯也在积极地探索应用场景。或许,去年4月腾讯发布的区块链方案白皮书,便是其拥抱新技术的肇始。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百度公司CEO李彦宏表示,区块链技术非常具有革命性,但现在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他认为,区块链到来之后的互联网和以往的互联网并不一样。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则直接在《华尔街日报》的署名文章中透露了与IBM和沃尔玛达成区块链技术合作的布局,以实际行动来说明自己的态度。
不仅BATJ,互联网格局中的大佬也纷纷对区块链这一新生事物既积极面对、不断重申着这一新生事物的风险,一方面又悄悄布局,希望守住自己在互联网格局中的一方天地。360董事长周鸿祎、网易CEO丁磊、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则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纷纷表达了自己对新生事物的看法,在拒绝泡沫与直面区块链之间寻找着立足之术。
冷静与逻辑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到,“人民永远是希望自己幸福的,但是人民自己却并不能永远都看得出什么是幸福。”
对于区块链投资者来说,他们自然希望自己是把握住造富机遇与时代浪潮的,但投资者并不能永远怎样看得出什么项目具有投资价值。与此同时,二级市场中区块链概念股的起起伏伏,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延展而来的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的炒卖,让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扑朔迷离,关于区块链泡沫的审视与讨论也不绝于耳,监管是否会对虚拟货币炒卖和区块链项目投资拉下死闸尚不得而知,投资区块链项目的未来依然遍布迷雾。
因此,在“新世界”与“旧社会”的“口水战”中,如何冷静地解开区块链概念外衣、分析项目的潜在商业价值,是摆在拥趸者面前的问题。
在网络平台上流传的各种关于区块链项目介绍与分析中,货币、开发者工具、金融科技、价值交易、共享数据、主权、可靠性,这七类项目在众多垂直类网络平台上被视为眼下区块链市场基本的格局图谱。这些格局图谱试图在纷繁迷乱的区块链市场中,勾勒出投资阵地。
而对于项目价值的判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协创中心研究院李虹含提出“三个原则”判断区块链项目的投资价值:一、判断公司有没有项目落地和实际应用,比如被认为最适用于区块链应用的版权、金融、信息保护领域;二、发行的“虚拟货币”、挖矿是否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许多公司已经意识到必须将区块链与实际生活的应用场景联系在一起,比如信息认证、转账结算;三、区块链制度设计上是否仅有利于股价炒作,而不是全力为民谋福利。
也有区块链的拥趸者撰文分析区块链项目判断得标准。在他们看来,判断区块链项目的价值,首先要避开炒作,判断项目是否真正需要区块链技术搭建;其次,关注项目到底解决怎样的实际痛点,继而评估后续使用价值;同时,还要认真看项目的分类,公有链、联盟链、应用链上的不同项目对应着不同的价值高度;当然,还要研究项目白皮书,在横向对比中来判断投资价值。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在肯定区块解决很多痛点难点的同时,也指出区块链不是万能的,需要有适用条件。比如,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适合多方参与的场景,如果只是单边或双边参与价值就不大。“由于需要每个节点都去核对,区块链技术也不适用高频交易的活动。”
另外,梅花天使创始人吴世春也表示,抛开一切浮躁的声音和市场行为,看好区块链的技术场景,相信区块链技术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需要长期的教育和传播。
在目前的教育、传播阶段,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区块链从网络开发、底层公链性能提升、技术瓶颈有效突破的基础层面走出,走向某些领域进行小范围稳定应用,并基于这些公链进行价值转换。接下来,区块链才面临着网络性能的再一次突破,大规模行业解决方案被提出、开发、落地,而最终才是拥趸者心心念念的商业应用。
而区块链“价值互联网”的实现,还需要等到一个祛除泡沫后的“区块链时代”真正建立起来。在这其中,对处于蛮荒时代的区块链而言,其投资逻辑和应用场景尚且需要布道者门在轰轰烈烈的网络讨论热潮中,避开迷雾、踽踽前行,需要在互联网时代业已形成的生存体系和投资规则中,开掘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不管是对于站在时代浪尖的BATJ,还是all in的新晋者,区块链的思维仍需要磨合与验证,需要一段深邃又崎岖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