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區塊鏈

《伊索寓言》映射“幣圈”套路:治理亂象除了態度還需行動

李威

2018年03月23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創投

  區塊鏈技術能夠將政府、專家、資本、創業者等多方的關注集於一身,足以說明這項技術發展潛力的巨大﹔卻又很少有哪一項技術在發軔之初,就像區塊鏈一樣,深陷ICO、空氣幣、炒作、騙局、傳銷等負面信息交織出的漩渦中心,不能自拔。本是一項建立信任的技術,為何卻演變成了不信任的“禍源”,這其中的緣由發人深省。

  種種怪現象背后,是在ICO這種圈錢捷徑的感召下,一些利欲熏心者結成了攻守同盟,來共同維持一個虛無縹緲的夢。《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欠債的人在債主的監督下,去賣自己僅有的母豬還債。買主走上前來問這豬還能下小豬崽嗎?欠債的人說,她不但能下小豬,而且還下得很多,不同尋常,因為她在土地女神節會生下些小母豬,而在雅典娜節會生下些小公豬。買主聽了這話大為吃驚。債主則在旁邊說道:“這毫不奇怪,因為她在酒神節還會為你生些小山羊哩。”

  目前,區塊鏈技術的落地程度遠遠不能與其在媒體圈、資本圈中的火爆程度相提並論。作為技術的區塊鏈只是將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和加密算法等整合到一起的一種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就是這樣一項在實踐中還缺少驗証和根基的技術,卻在不少人的追捧中,成為被神化的“偉大技術革命”與“生產關系的變革”,甚至將互聯網割裂成了古典互聯網和區塊鏈兩個陣營,這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

  區塊鏈技術是否真的能夠掀起第二次互聯網革命的浪潮尚未可知,由區塊鏈技術衍生出的ICO卻已經成為一部分人為一己私利損害公眾利益、擾亂社會秩序、帶偏社會價值觀提供便利的工具。在“一夜暴富”、“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作用下形成了一個異常畸形的所謂“幣圈”。在這個圈子中,“割韭菜”成為常態,今天你割他,明天他割你,明知買得是“空氣”卻毅然決然投入全部身家,了解對方是騙子還是要搶著跟他去“喝湯”。一切基本的商業准則看上去都成了虛妄,隻有一紙白皮書的就能去公開募集成百上千萬美元。

  國家在強調“脫虛向實”,區塊鏈投機者們卻在不斷將資本“由實入虛”。對於項目方而言,技術落地沒有具體時間,竟在一夕之間募集了從傳統融資渠道中數年都難以募集的資金,且不論這些項目是否涉嫌非法集資,單單是由此進入到代幣市場上不停地在高賣低買之間空轉與空耗的巨額資金,就意味著社會金融風險的增加,以及眾多急需資金支持的實體企業將更難以獲得順暢的融資渠道。

  作為技術的區塊鏈是無辜的,應該被譴責的當然不僅是那些打著區塊鏈旗號胡亂發幣的騙子們,更應該包括那些說“母豬能夠生下小山羊”的為虎作倀者。與投機者相比,他們的責任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是過度鼓吹一個尚未成熟的技術,讓大眾對這一技術的預期遠遠高於其現階段內能夠取得的效果,人為制造風口,販賣焦慮﹔二是以默許甚至支持的姿態成為騙子的幫凶,對其聲稱的背書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利益糾葛之下難免瓜李之嫌。

  盡管在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証監會和保監會七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稱,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但是,以ICO、變相ICO為主的區塊鏈亂象卻並沒有偃旗息鼓,反而在春節期間又甚囂塵上,大有全民炒幣之勢。

  由此看來,對區塊鏈亂象正本清源,不止需要態度,還需要真正見到進一步行動。首先,需要政府適時出台更為嚴格細致的監管措施,對在境內變相發幣者和披著“外國馬甲”的交易所在境內繼續交易者採取更嚴厲的措施﹔其次,在輿論方面嚴格對“發幣”“炒幣”等信息的引導,規范相關的報道和自媒體表達,弱化“炒幣一夜暴富”、“竹籃打上一桶水”這樣負面“擬態環境”的構建,強化投資者教育和風險提示。

  一方面地方政府、行業組織紛紛在鼓勵區塊鏈技術發展,促進新技術、新應用更好地為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做貢獻﹔另一方面,卻有一些人通過ICO、代幣發行等方式,借著區塊鏈這種新技術、新應用的東風,炒作概念和風口,從中謀取不正當的私利,增加金融風險的同時,還為社會增添了不穩定因素,成為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害群之馬”。新事物在發展初期會經歷曲折的過程,難免走一走彎路,對於區塊鏈技術來說,現在最亟需的就是防止“無根之木”瘋長,讓“害群之馬”將技術的發展引上歧途。

(責編:周煜婧、陳鍵)

創投人物

熱點原創

熱讀榜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