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泰基金盛希泰:资本浪潮中的反思者 洪泰基金创始人、洪泰资本控股董事长盛希泰 (摄影:每日经济新闻韩阳) 如果说一个生命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就像卡尔维诺描述的,它可以不断地被重新排列,不断地被重新组合,以一切你可以想象到的方式,那么盛希泰就是这样一部书。从资深投资银行家、两家一线证券公司的打造者转向风险投资人,作为洪泰基金创始人、洪泰资本控股董事长,盛希泰的创投故事还要从12瓶茅台说起。 五年前,俞敏洪和盛希泰都是青联委员。某一天,俞敏洪家中来了客人,喝到半途酒不够了,找邻居盛希泰借两瓶茅台,盛希泰给了他一箱12瓶茅台酒。在这之后,二人开始频繁走动。一次谈话中,盛希泰说他想做一个基金,俞敏洪觉得非常好,一拍即合。2014年11月26日,洪泰基金正式成立,盛希泰从此开启了投资人生涯。从一期募资的2亿元人民币到今天实现基金管理规模超200亿元,洪泰目前已投资了三角兽、易点租、暴走漫画等在细分领域名列前茅的项目。 录制采访视频的那天下午已经接近晚餐时间,从我们抵达他的办公室布置机位到离开的时候,盛希泰见了三波客人。他曾被称为证券业的“少帅”,业余时间喜欢拳击,在他办公桌的正上方,挂着“天道酬勤”四个字。这些片段联系起来,不难对他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画像。和投资人比起来,他更像一个创业者,也许用“激情”和“勤奋”两个词描述二次创业的盛希泰是准确的。 时代在变 命运是机会的影子。“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是中国创投行业大发展的十年”,盛希泰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总结这个行业近年来大跨步式的发展。 在他看来,“天时”源于政策利好,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二十年中,新的经济体不断诞生,这是推动创新创业的背景条件,在这当中,政府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他对“地利”的理解是,过去二十年资本市场的丰厚积累,“中国现在有四亿左右的中产,这一批人有能力把钱投资到基金当中”。85后、90后则是他眼中“人和”的代表者,这一代人的个性和自由,让他感到了时代的脉搏和随之而来的机遇,也正是这三者之间的化学反应,使资本成为了推动时代前进的重要浪潮。 回想过去这些年,盛希泰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为支持创业者做了许多工作。2018年,科创板的推出给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近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19年将全力支持、全面配合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我希望实现真正的注册制,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退出。”盛希泰希望科创板能够使资本市场真正敞开胸怀拥抱互联网企业,不以利润作为唯一指标,而是着眼于企业有没有未来和发展潜质,让他们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中坚力量。 浪潮之下 在对谈中,盛希泰反复提及“反思”这个词汇。 在过去的五六年中,浪潮涌动,资本冲向了一个个风口,共享经济、新零售、AR……他直言,某种意义上,“风口”是投资人设计出来的,像移动互联网这样的风口很难再现,投资人要反思对行业的发展是否起到了引导作用。 不仅投资人需要反思,创业者也需要反思。相比于二十年前,现在涌现了许多“为创业而设计”的项目,“真正满足需求的创业,真正解决问题的创业才能有未来”,盛希泰如是说道。 近年来,行业急剧扩张,截至2018年底,已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4000余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5000余只,管理基金规模接近13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募资难成为当前许多创投机构面临的最棘手问题。盛希泰认为,出资人是最值得信任和依赖的人,LP应该是有限责任,而不是有限权利。“行业做得不够好,别人才不愿意给你钱。整体提高行业的从业水准才会有未来。”他认为,保持初心非常重要,要做正确的事,同时,在投资过程中要通过必要的流程进行合规风控。 何去何从 在一波接一波的创业浪潮中,投资者争相押注,如何在机遇与风险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盛希泰的投资哲学中,“专注、专业、打通”是他的关键词。做事专注,凝心聚力;将行业吃透,体现专业水准;同时要打通投资环节、买卖双方和思维模式。 开放共享,是洪泰的一个鲜明特色。在公司内部,平台是开放共享的,相互之间可以毫无保留的借鉴、交流。 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盛希泰的投资哲学当中。洪泰目前已经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投资管理平台,基金贯穿天使、VC、PE、并购和母基金。盛希泰认为,不同阶段的基金可以打通,比如早期投资中注入一些PE思维。“所有PE投资人,在投企业的时候,会要求企业必须有IPO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如果没有想象空间,PE投资人不会投的。”相比于后期投资,早期投资人较少的考虑退出渠道的问题,注入PE思维后,将会对创业项目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样,结合早期投资注重“看人”的特性,PE、并购的后期投资也会增加对项目的判断能力,因为在任何阶段,“人”都是第一因素。那么多曾经的庞然大物轰然倒塌不就是因为人出了问题吗?多一点看人思维,就可以减少失败。 在投后管理方面,他认为,除了踏实的服务和对接下游资金以外,在不过分干预的前提下,要和被投企业进行深度的互动,还需要建设专业的投后团队以及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人民创投:韩颖、实习生刘以晴)
启明创投邝子平:稳健穿越周期的黄金舵手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 (摄影:每日经济新闻韩阳) 2018年7月,小米集团登录港交所,却意外带火了一家投资机构。彼时雷军在公开信中表示有以500万美元早期投资小米的VC,收益已经翻了866倍,后来被证实正是其早期投资人启明创投。一时间,这家素来比较低调的机构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面对公众的高度好奇和关注,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却婉拒了几乎所有人的问询。他说:把主场还给小米。这位已经在创投领域征战了近20年的老兵深知,敲钟的辉煌一刻背后承载了创业者多少梦想与汗水。2018年他和团队陪伴7家企业实现了IPO,也为市场交出了一份好成绩。 不仅如此,在市场普遍反馈“募资难”的大环境下,启明创投2018年上半年就完成了三只新基金总计13.9亿美元的募资,侧面反映了市场的认可程度。从第一期美元基金首次关闭,到目前旗下共管理七只美元基金、五只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总额超过40亿美元,邝子平和创始团队带领启明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也见证了国内创投行业成长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也正因如此,对于当下普遍反馈的“资本寒冬”,他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方式。 从一开始在硅谷担任软件工程师,到进入数字通信领域担任高层管理者,再到进入风投领域创办启明创投,邝子平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在寻求创新和突破。他给自己近20年投资生涯定义的关键词是“学海无涯”:“当年进这个行业,最吸引我的是在这个行业里面能够不断接触、学习新的东西,这一点上面没有让我失望。” 回顾创投20年:波浪式向上发展 启明创投成立于2006年,但邝子平个人早在1999年就开始从事风险投资了。创办启明之前,他已经在英特尔投资部工作了6年,并且担任中国区总监,主导英特尔的战略投资。 那个时候的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和现在截然不同,不仅规模小,并且市场上的美元远远超过人民币。一批外资VC凭着敏锐的嗅觉登陆中国,这些资本就主要来自于大的跨国美元基金在中国的分支机构。 2004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硅谷银行组织美国大牌基金组团来华,十几天的考察让这些顶级投资人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变化和机会,也让他们开始思考在这里的投资策略。启明创投正是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1月31日,这个日子邝子平记忆犹新,启明创投第一期美元基金在这天募集完成,一个全新的起点就此着墨。从一开始只关注TMT行业投资机会,到医疗团队搭建完成,再到完成全行业覆盖,伴随着中国创投行业的快速发展,启明的投资版图和业务条线也在不断延展、完善。 回顾这段发展历史,邝子平也有些感慨。他回忆,20年前从事创投行业是一件很小众的事情,“我们从业人员当时再怎么也不敢想到,今天的中国创投行业(规模)会发展到这么庞大,并且创投这个行业以及创投人所做的事情,会对整个国家、整个经济有这么大的影响”。 他用了一个短语来总结,就是“波浪式的进步”。当很多人将目光锁定在当前困难的时候,邝子平却显得平和而泰然。类似的情况他已经见过太多次,也因此更明白“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道理。 1999年邝子平入行,2000年就遇上了互联网泡沫破裂。一度如日中天的纳斯达克开始下跌,触发了互联网的第一个寒冬,迅速波及国内市场,也引发了创投行业的“哀鸿遍野”。他说,很多人以为“以后再也没人做创投了”。事实上,类似情况在国内反复上演了很多次,无论是非典时期、金融危机还是市场行情的剧变,每次都会有“创投将死”的论调出现,但在他看来,每次挺过危机以后,整个创投业又上了一个台阶,这种波浪式进步也侧面体现了行业强大的生命力,“总体来讲,我觉得这20年还是非常令人惊喜的发展”。 谈募资环境:不是只有炎夏和寒冬两季那么极端 对于当前行业普遍反馈的募资难问题,邝子平笑言,现在整个融资的环境就像是“一年两季”:“一会儿是夏天、资本过热,要不就是资本寒冬,其实都没这么极端。”他进一步解释道,总体来讲在募资环节,根据经济周期的波动有时会速度更快,有时则相对慢一些,但“真的没有寒冬这么极端的情况”。 事实上,对于募资问题也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创投市场外币基金募集总金额为1054.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2%,占比达到34.9%、占比增长21.4个百分点。在这其中,美元基金毫无疑问是主力。但另一方面,邝子平表示人民币基金募资量虽然略有减退,但从总盘子来讲仍然可观,“总盘子就是投向中国的实体经济,从整体来看融资环境还是可以的”。 而在这背后,如果更深层次地来看,其实可以发现美元环境和人民币环境在生态上的巨大差别,以及由其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普林斯顿大学投资公司曾经透露过一个数据,启明创投曾为其带来3亿美元的收益,每年可用于支持250个全额奖学金项目。普林斯顿大学是启明的其中一个LP,从该机构成立伊始便开始出资,直至其最新一期美元基金仍有参与。邝子平介绍,从2006年成立至今,启明的美元基金LP有60%~70%都是一直连续出资。在这其中,有前文所说的大学资金,有慈善基金会,也有退休年金等等,其共同特征都是不追求短期收益、有着更加长期和稳健的诉求。因此,作为GP的投资机构和LP在长期的沟通合作中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深厚关系,也使得前者在面临一些争议性决策时更有信心和底气去尝试。 相比之下,政策的调整使得人民币基金的出资主体时常发生变化,导致这些LP无法与GP建立相互信任、长期稳定的关系,这对基金投研团队的决策以及一线从业人员的行为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这里面存在几层的传导作用。如果我们单看第一层传导,只是看到了人民币融资难,引起人民币基金没有做大做强。但是,要把这个(影响)再传导到一线的投资行为,后者又会传导到所谓的鼓励创新技术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等。”邝子平总结道,“这个也是最近我们从业者在很多场合多次发声的一个议题,人民币投资环境要改善。” 看投后管理:做能与创业者思想碰撞的“知心人” 近年来,投后管理被很多机构提升至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少机构专门成立了投后团队,有的规模还相当庞大。当然,也有机构秉持让被投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则,在投后管理方面甚少插手。对此,邝子平谦虚地表示,投后到底该做多少、该怎么做,自己“也没有悟透”,而启明创投的风格是介于前面二者之间。 在他看来,最适合去做投后的是这个项目的投资人,因为“他最了解这个公司,对公司的事情也最上心”。而谈到最应该给被投企业的支持,邝子平毫不犹豫地给出了一个看上去已经思考良久的答案:“以我自己这些年的经验,对一个企业来讲,企业家其实是挺孤独的,在他发展的路途当中,很需要有一个知心人能够经常跟他去做思想工作。” 这个判断,或许说进了很多创业者的心里。不论商业模式的调整,抑或团队架构的改变,一个创业者显然很难与自己的员工、创业伙伴乃至其他朋友分享,这个时候来自投资人的理解、建议甚至安慰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而这正是邝子平一直在践行的。以去年登陆纽交所的触宝为例,启明创投早在2010年便投资了这家公司,当时主导的投资人就是邝子平。据他回忆,从2009年接触触宝的创始团队开始,一直到敲钟,他们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经常、定期碰面沟通。在商业模式上,邝子平与其董事长张瞰几年来连续在进行深度探讨与调整,一直到两三年前才找到一个可行并且具备发展潜力的模式,并最终确定下来。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触宝的商业模式和逻辑与当初启明投资时已经完全不同,但这正是邝子平认为投后管理最重要的地方,“在策略上帮助被投企业,这是我们觉得投后附加值最大的一个方面”。(每日经济新闻:李蕾)
南山资本何佳:投项目胜过押赛道,更关注泛文娱新用户的新需求 每逢岁尾年初,人们总喜欢对过去一年的种种事件进行盘点与反思,对新一年的种种未知、不确定性进行预测与规划,站在创业者背后的投资人也不例外。 对于南山资本创始合伙人何佳而言,2018年引发业内人士广泛讨论的“资本寒冬”,并没有对他造成太大的困扰,“该干嘛干嘛,持续盯紧头部项目并找机会投进去,这是我们不变的原则”。重仓斗鱼“一战成名”后,何佳带领的南山资本继续保持对泛文娱行业的投资策略,先后在留白影视、笑果文化、元聚网络、摩天轮票务、迷你世界等项目的成长期入局,继而如“潜伏者”一般逐轮跟进、并耐心等待成熟的退出节点。 新年伊始,何佳表示2019年会继续关注泛文娱领域中的新用户需求,具体领域方面会继续关注游戏、网络大电影行业中的内容制作团队以及短视频裂变的新形态。 投项目胜过押赛道 在众多机构扩充投资赛道的当下,为何南山始终聚焦泛文娱?何佳表示,自己过往的职业履历是主要原因之一,“过去在腾讯、掌趣这些公司积累的产业经验和行业资源,极大增强了我们扎根泛文娱产业做直投的信心。” 时间回拨到2015年,何佳从掌趣科技董秘、集团董事以及投资并购副总裁的职位上离开,随后成立了今天的南山资本。在此之前,他曾在空中网带领百人团队负责游戏开发业务,并在腾讯做投资并购期间成功转型为一名投资人。后在掌趣科技任职期间,他负责公司的投资并购、战略发展以及市值管理等业务,曾先后主导掌趣并购、投资了包括Unity Software Inc. 欢瑞世纪、哔哩哔哩、天马时空、玩蟹科技等多个项目,帮助掌趣完成了超80亿元的并购交易额。 何佳回忆,南山成立初期的2015-2016年,游戏、影视等垂直行业内的成长期项目普遍发展良好,且拥有相当可观的营业利润和增长空间,无论项目最终选择上市还是并购退出,VC基金的收益率都能得到相当的保障。随着南山整个团队对于行业理解的加深,何佳认为国内泛文娱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市场容积大的同时,游戏、影视等以内容为主的领域不太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垄断特征,后起之秀拥有大量创新、崛起的机会。 以95后、00后为主崛起的新用户群体,不仅对新内容、新媒介形态的接受程度增强,且拥有强大、可持续的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再加上智能硬件设备的高渗透率、移动支付手段的成熟,何佳和团队由此判断,泛文娱产业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谈到目前的基金规模和项目投资情况,何佳表示,南山资本在管基金规模是15亿元。一期人民币基金一共投了15家企业,其中大多数项目都已经获得后续轮融资。新成立的二期人民币基金,到目前已经投资了10个成长期项目。 在何佳看来,投项目胜过押赛道,优秀项目的颠覆性远大于行业平均水平。 “以综艺行业为例,很多爆款节目的天花板是确定的,很难一季一季长久做下去,爆款品牌的生命力、核心成员的可复制性都成问题。”尽管对综艺行业整体的发展模式持保守态度,但在解释为何持续加注笑果文化时,何佳解释到,“笑果文化本质上是一家美式喜剧制作公司,南山从笑果文化的A轮开始一直跟进至今,不是因为看好综艺行业的发展前景,而是因为笑果做到了线下演出+线上综艺联动、喜剧人才培养、喜剧内容生产等多方面因素合成的美式喜剧生态产业链闭环,且每个业务板块都非常扎实。” 在何佳看来,某个领域内的个别项目之所以优秀,正在于它突破了人们对这个领域的普遍认知,做到了颠覆式创新。 除了项目本身的业务发展,创始团队的背景、视野、对于企业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能力,也是南山看项目的加分项。“如果投资人纷纷追逐头部产品、只关注项目的短期财务回报,就容易使得短期竞争趋于白热化,之前综艺行业的火爆与资本的激烈角逐不无关系。”何佳告诉人民创投,如果投资人能够拉长时间轴,扩大投资判断视野,资本、项目都更能保持自己的节奏,而不是被市场风向带着走。 市场周期不可避免,机构要“退出有道” 过去的2018年,“资本寒冬”被业内广泛讨论。如何看待、应对这一波“寒冬”,何佳有自己的思考。 “从宏观上来看,资本市场的周期性是不可避免的,个别投资机构也无法左右市场周期。寒冬来临,作为投资机构,就是在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上,保持合理的投资逻辑和资产评估逻辑。就机构所处的市场而言,我们处在一个用户需求不断增长且多变的市场上,只要优质标的不断出现,我们就要抓住机会、果断进入,继而等待市场周期变化。” “也只有等待资本市场周期变化过后,机构才能得到比较好的退出机会,进而去做退出。”对于“退出”这柄悬在每一家风险投资机构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何佳认为,机构退出情况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机构的投资数量、投资水平,也取决于机构的“退出风格”。 何佳认为,所谓的“击鼓传花式”“快进快出式”等强调短期账面回报的退出模式,对于创业企业、投资机构长期来看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在好的项目上,不仅不会中途退出,还要继续增持。尤其是在投对的项目上,放多少钱显得更重要的,我们更愿意耐心等待一个项目到了成熟的退出节点再做退出。”在何佳看来,投资人和项目之间,也只有经过长期陪伴才能建立深度信任。在此基础上,投资人会对企业抱有坚定的信心,企业也才会真正信赖投资者、主动来寻求投资人的建议,在寻求上下游项目间合作时,也更愿意接受有该投资人背书的合作伙伴。 “陪伴一个项目从默默无闻到行业巨擘,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何佳说,这才是投资的真正价值。
永宣创投冯涛:与时俱进的投资圣手 永宣创投冯涛 (摄影:每日经济新闻韩阳) 对于1967年出生的冯涛来说,与时俱进是他对永宣创投近20年发展时光的概括。 1999年,冯涛到新成立的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总裁时,已经在当时的创投圈子里颇有名气——1997年,在艾丰豪投资集团担任高级副总裁的冯涛和华登国际一起主导投资了王志东的新浪网。那次投资,让冯涛获取了50倍的回报,成为他早年投资生涯里的亮点之一。 但事实上,投资当时以新浪为代表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只是冯涛工作的一部分。从事矿业的风险投资是他1993年从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在艾丰豪投资集团一直致力的方向。 这一方向最终在永宣创投延续至今。 看似不变的投资方向,在20年的时光中,刻刻在变。“永宣创投从一开始泛泛地投资,到后来设立并购基金、生物医药基金等专业性基金,从最初以新材料、矿业领域投资为主,拓展至文创、零售、医疗器械等垂直领域,一直在不断地升级深化。”在采访中,语言风趣的冯涛告诉人民创投,“投资和人都要与时俱进,如果认为自己觉悟了,形成了某种经验、知识体系,结果往往要吃亏。” 行业起伏中的潜行者 “起伏向上,有点像股票市场一样。”回顾中国创投行业走过的20年,出生于上海、1988年远赴加拿大攻读硕士和博士的冯涛说到,1998年一号提案后,中国的创投行业迎来了上升期,也正是在此之后的1999年,在上海市政府和中科院的推动下,上海联创得以成立,后来发展成今天的永宣创投。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际,创投行业发展的曲线出现了下滑,之后上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时,再次转而向下。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创投行业的机遇在金融危机结束后迎来红利,一直到2018年行业曲线再度向下。 对于2018年行业的下行,冯涛并不否认募资难的说法。“优质的投资标的稀缺,退出市场也比较难。一些投资机构本身也缺少资金,甚至一些机构LP没有经营好自己的主业,对投资的热情减弱了。”冯涛一直在冷静地观察着行业的每一次起伏。 在募资难讨论的另一面,是对退出难的关注。在冯涛的观察中,当下国内的退出渠道并不理想,A股上市与新三板的建设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科创板虽然已经提出但未来还需拭目以待;赴美上市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在今年又频频腰斩。在这样的背景下,冯涛建议把新三板市场做活,把新推出的科创板做扎实,并适当地培育、扶持出并购市场,切实保护好知识产权。 正是在审慎地分析中,冯涛带领永宣创投管理着30亿美金基金,投资了160家公司,并已有40家投资组合公司在国内或境外成功上市。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9年,冯涛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中,更加看好消费分级和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创业项目,。“2019年上半年,市场会更加艰难。”但冯涛觉得,艰难的时期反而是投资的好时机。 未雨绸缪的老兵 坐落在上海领馆区中心的兴国宾馆,倚在七万平方米的历史园林之中,西方住宅文化与沪市居住理念在这里融合到精致的楼墅之中。冯涛与永宣创投身处其中,也多了一份沉潜与静谧。 “进入投资行业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时机与人都很重要。”坐在兴国宾馆办公室里的冯涛,风趣中也不失理性,和气中也带着思考。“回顾国内创投行业20年的历史,最好的投资时机往往是大家不愿意告诉别人我是该行业中人之际,不愿意说自己是投资行业从业者,也不愿意对外称自己是创业的,这个节点是最好的时候。” “虽然永宣创投算行业老兵,但其实并有太多优势。最重要的长处在于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在冯涛的经验中,做投资时,如果面临不可掌控的风险太多,就尽量不考虑,如果是可以掌控的风险,就需要和专业团队一起制定全方位的预案。 正是秉持着这一经验,永宣创投曾先后投资了重庆赛诺、东江环保、郑煤机、西部牧业、西部矿业、上海洗霸、哈工智能、迅雷、富森美、米缸金融、新天然气、平安好医生、腾讯音乐、陆金所、水滴互动等企业。在2017年福布斯中国推出的 “中国最佳创投人”以及“中国最佳创投机构/PE机构”榜单中,冯涛和软银中国薛村禾、红杉资本沈南鹏一起获得“中国最佳创投人”榜单前三。 “其实,2013年以后我们投资的项目就非常少了,我个人主要从事一些天使投资作为尝试,未来也是先观望一段时间。”冯涛认为,真正好的投资可能会出现在明年下半年,自己要做的就是在与时俱进中做好准备。 (人民创投:黄盛)
金沙江朱啸虎:风口更迭中的聚光者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 (摄影:每日经济新闻韩阳) 在创投行业内,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是一个特别的人物。他的特别,不仅在于精准地捕捉到了滴滴出行、饿了么、映客等独角兽,也在于他在传媒面前直言直语,从不掩饰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还在于他始终站在互联网创业的高光时刻,投资到的独角兽项目大多踏上“风口”。即使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浪潮“风口”更迭频频,他也始终能理性判断、去伪存真,令业内人士惊叹,引领着创业者们追逐的方向。 当站在中国创投行业20年的节点上,这位被传媒誉为“独角兽捕手”的投资人,以自己一贯的快人快语直言“更愿意和创业者一起赌未来”。在朱啸虎的自我认知里,虽然每一步都踩在了互联网时代的“风口”上,但自己更是一名持续学习者,是互联网健康稳健发展的期待者与参与者。 时代变幻下的学习者 在2007年加入金沙江创投成为投资人之前,朱啸虎其实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创业者。 2000年,正值中国互联网创业潮起之时,当时的朱啸虎和朋友意识到了互联网将带来的巨大变革与时代机遇,创办了易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营线上保险售卖业务,并在当时成功地拿到了一笔风险投资。但当2001年到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连锁反应波及到自己时,朱啸虎在分析了投入产出比以后,停止了依赖广告投放却转化有限的保险售卖业务,继而转型为保险公司提供软件服务。 正是这段早期的创业经历和之前在麦肯锡咨询公司担任咨询顾问的经历,让年轻的朱啸虎近距离地感受了创投行业在中国的肇始,也更加理解了互联网创业的本质。 在朱啸虎看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里,每三至四年就会出现全新的创业主题,自己每隔三四年就需要重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国互联网创业走到今天,第一个主题是2000年前后兴起的门户网站,第二个主题是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和服务应用的提供商,接下来是游戏、视频、社交,到之后的O2O、人工智能等。” 然而,在互联网创业浪潮的起起伏伏中,朱啸虎的每一步都走在了风口。3S理论也成为他清晰明确的投资原则——所谓3S原则,即Significant(足够大的市场容量)、Scalable(高度可扩张性)和Sustainable(是否可防御)。 在3S理论的原则下,朱啸虎从用户基本需求出发,聚焦到衣食住行等领域,扑捉到饿了么、衣二三、小红书、映客直播、滴滴等知名项目。 “饿了么一开始其实并不非常符合3S原则。”朱啸虎回忆称,在投资饿了么早期,他和团队反复预测市场空间,前后修改了三次预测,最终勉强算出了10亿美金的市场空间。但是朱啸虎没有料到的是,消费者行为迎来了强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外卖,引发了外卖市场的爆发扩容。 “这是一个很难预测的事情。但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愿意参与,愿意和创业者一起赌未来。”在朱啸虎看来,当互联网创业的时代步入2018年之时,他更愿意把目光从消费互联网转移到企业服务的产业互联网上。 “过去十年,中国的风险投资从企业服务上并没有赚到太多钱,他们赚的钱基本来自消费互联网。未来十年,我相信会有变化。”在他看来,在人工酬劳与日渐增和云端服务大规模应用的背景下,辅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赋能,企业服务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事实上,在最近两三年里,金沙江创投选择的企业服务类项目有着明显增加的趋势。“在企业服务赛道上,美国有更多的估值几十亿美金的公司,并且这些企业并不烧钱,风险投资人从企业服务上赚的钱超过消费互联网。”虽然还不能确定中国风险投资在未来十年里能在企业服务中赚到的钱超过消费互联网,但是朱啸虎认为,“挣到规模相当的钱是可以保证的。”。 行业健康发展的期待者 朱啸虎的投资风格如其名字一般,犀利又迅猛,也曾有人称他为“快投手”和“风投杀手”。 在朱啸虎的自我剖析里,投资风格“快、狠、准”的背后,是长期的积累和项目调研,以及在投后管理中的长时间关注。在他的记忆里,滴滴打车处于早期成长阶段时,他几乎每天都和程维分析滴滴面临的各种问题。“当年出行领域项目不少,红包大战成为这些公司强多市场份额的手段。当时,滴滴曾出现过支付司机的人民币兑换不足的情况。紧急之下,我们所有股东自掏腰包,将自己的钱借给滴滴,支付给司机。”在极快的语速中,朱啸虎分析称,在投资企业后,需要和项目团队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处理预想不到的状况。 在朱啸虎看来,当项目真正做得好的时候,投资机构退出是水到渠成的。“如果退出难,那是本身投的项目质量有问题。” 不过,朱啸虎虽然并没有直接认可当下对于“退出难”的讨论,但他在采访中关于行业发展提到最多的词是“健康”。 在他的观察中,2019年创业更需要稳健。“过去五年是一个特例,融资非常容易。很多企业打法非常激进,通过巨额烧钱,以巨额补贴的方式获取市场。“他希望即将到来的2019年,行业会偏重健康的发展。 这一理念也在他新看中的企业服务赛道上得以体现。“企业服务类产品必须能直面企业需求,解决商业问题。””他谈到,“我们考虑的核心点,从来不是技术本身是否高大上,而是这些技术本身能不能解决商业问题。” 在朱啸虎看来,企业服务项目评判指标与消费互联网类似,看用户留存、付费留存等,但指标要求会比消费互联网项目更高。好的企业服务项目,是用户真正愿意付费使用的。而他,愿意做这样产品背后的支持者与助推者。 (人民创投:黄盛、实习生 张楠)
信中利汪潮涌:互联网大时代的坚持者 信中利资本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 (摄影:每日经济新闻韩阳) 信中利资本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在投资行业的经历,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始终站在时代潮水涌动的浪头。 1999年,有着华尔街投行履历的他在北京创办信中利之时,正值中国第一波互联网创业大潮。百度、搜狐等当时的互联网创业项目与创投资本的对接,既是中国本土创业者与投资机构擦出火花的起点,也是汪潮涌沸腾在国内互联网时代潮流的开端。 如今,已有20年历史的信中利资本集团(下称信中利),捕获了华谊兄弟、中诚信、阿斯顿马丁、居然之家、蔚来汽车、易瓦特无人机、翼菲机器人、朗进科技、1药网、美年大健康、Today便利店等各细分产业领域里的200多家龙头企业,常年占据着清科、投中、融资中国评选的中国VC20强榜单,汪潮涌本人也担任了中国基金业协会创投基金专业委员会联席主席、北京创投联盟创始理事长等业界职务。 “过去20年是我人生最精彩的20年。”再次回忆起自己在信中利的职业生涯,汪潮涌更愿意用“坚持”一词来总结。“加上之前在华尔街12年的经历,今年是我投融资生涯的第32年,过去20年我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创业投资公司,支持了一批有梦想、有抱负、有科技成果、有创业激情的企业家们,帮助他们实现梦想,这是我最大的成就。”近日,汪潮涌在信中利的北京办公室向人民创投说到。 互联网起落中的弄潮儿 在汪潮涌的记忆里,信中利成立前后的中国创投行业,正处于拓荒阶段。当时国内创投机构只有深创投、北风投等几十家,IDG、华平等国际知名创投机构也是刚刚踏足中国,红杉等如今在国内声名煊赫的投资机构当时尚未在国内布局。 “我们很荣幸,作为一个海归团队,创办了中国第一批市场化的创投机构。”出身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的汪潮涌,在国家开发银行任期届满创办信中利资本集团时,赶上了中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 这二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GDP保持高速成长,推动着互联网新经济走向狂飙突进的大时代。经济周期也在潮涌潮落之际不断显现。1999年信中利成立之时,恰逢亚洲金融危机刚刚结束之际,如今在互联网江湖里占据头部地位的BAT和网易、新浪、搜狐等优势门户,在当时开始涌现;2001年互联网投机泡沫的破裂,让当时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寒意阵阵;2008年,金融危机再次肆虐,美团、大众点评、小米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则是在此之后初露头角。当互联网新经济的时光走到2018年,经济“寒冬”说法再度袭来,募资难成为不少创投人士在行业峰会论坛上讨论最多的话题。 在汪潮涌看来,资本寒冬的说法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任何行业也都会碰到市场的低谷,今年被屡屡提及“募资难”的创投行业也不例外。事实上,信中利在创办之时的募资,也并非轻而易举。 当时在国内风投概念并不清晰的环境下,募资不顺利的汪潮涌将目光转向家族基金、私人财富管理较为发达的欧洲。最终,信中利第一期基金的LP来自欧洲的财富家族。 “当时在中国投资互联网公司的基金,大多是外币基金,募集资金的来源也是境外。而被投的互联网公司也是在境外上市。那时候,国内的A股市场也还不允许他们上市,这些公司只能通过VIE架构到海外上市。”在汪潮涌看来,不管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前后互联网泡沫、2008年金融危机还是2018年的募资难,经济的周期性不可避免,投资机构就需要有心理准备。 “创投机构手里要有足够的弹药,保证在市场最坏的情况下,还是有投资能力。优秀的投资机构不应该大起大落,而是以一种匀速的速度向前推进。”如今的汪潮涌对于市场的动态更加冷静与审慎,在他看来,市场最难的时候,往往是伟大项目和伟大公司在酝酿的时期。 20年的沸腾者 “见证、参与、推动、投资了中国一批最有活力的企业。同时,作为投资人,为管理团队、股东,创造了较好的收益。”汪潮涌用“翻天覆地”描述他所经历的中国创投行业20年的历程。这20年间,信中利的投资逻辑从最初全心投入互联网,走向现在的三新、三大、三高九大行业,在变与不变间,沸腾于互联网创业的大时代。 20年间,对于新晋产业,信中利往往会根据产业发展规律、趋势去挖掘相应的优质项目。“一个产业刚兴起之时,往往是投资之际;当行业走向成熟,信中利就会减少投资比例,转向新的行业。”汪潮涌告诉人民创投,大约十五年前,互联网生态基础是信中利重要的配资行业,但数年前,信中利开始把一部分资金转向互联网以外的行业,比如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大健康、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消费等领域。 在汪潮涌的观察中,中国互联网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常规性的行业,增长势头将不断趋缓,创业机遇也越来越少,再加上占据品牌、流量、资金、市场份额优势的BATJTMD在细分垂直领域的布局,新的互联网创业项目估值会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常规性创投机构的投资规模。因此,信中利将投资方向聚焦到新领域。 “我们更愿意把资金放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垂直应用领域,包括科创板的项目,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领域。”汪潮涌也直言对中国的大健康领域的创业公司充满期待,“作为人口大国,中国会对养老、医疗机构等健康行业有着巨大的需求。” 2018年,信中利参投的1药网在纳斯达克挂牌,蔚来汽车登陆纽交所,阿斯顿马丁在伦敦证交所上市。信中利再次引得行业人士关注。在汪潮涌的定位中,信中利的投后管理就是“增值服务”。“我们有专业投后团队,及时了解被投企业的需求。我们也经常将近200家被投企业聚在一起,让他们擦出火花,形成生态链的配合。”汪潮涌会在人才、后续募资、市场准入、大客户介绍、资本市场退出战略等方面进行辅导。 就退出而言,汪潮涌呼吁有关部门要鼓励有规模、有业绩、有投资组合、有较强能力专业团队、退出收益比较稳定的创投机构上市或重组,继而募集长期资金。“优秀的创投机构募集长期资金,可以把投资的成果分享给更多的股民,让中国那些没有专业能力和不具备私募股权投资门槛的股民们,也能够分享到科技企业的成长成果。”汪潮涌认为,中国创投机构最大的问题是,当下出资人民币的LP很少有超过五年期限的,这导致一些人民币基金很难投到真正的由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 “相信中国,投资才能获利。”20多年以前,巴菲特在与汪潮涌见面时,曾向他建议到。而这也成为“信中利”名字的由来。如今的汪潮涌再次品味当年的这句忠告,感触颇深。 “要相信中国,相信我们国家的未来。只有心中永远充满着希望和信心,再加上专业团队的配合,最后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的果实。”汪潮涌坦言,在创业投资的大时代中,需要有坚韧不拔钢铁般意志和乐观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人民创投:黄盛)
东方富海陈玮:识人善思的投资专业者 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 (图片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 从早期呼吁搭建创业板市场,再到后来呼吁突破政府创投机制而采用有限合伙制成立基金,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的传奇过往多少有些跟传统叫板的意味。不过在他看来,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事情朝向对的方向发展,在投资这件事上,从业近20年的他表示,只有基金的专业化才有投资专业化,投资也不是投项目,而是要投对“人”。 经济周期下的思考者 提及当前的创投环境,陈玮的表情稍显凝重。曾任深圳创新投总裁,并在2007年创立东方富海的陈玮,见证了本土创业投资20年来高速发展的历程。他坦言,2018年的资本寒冬比过往的任何一次都要冷,整个行业的募资困境已令越来越多的GP步履维艰。 据清科旗下私募通数据统计,2018年前11个月,中国本土股权投资市场中,中外创业投资机构共募集730支基金,基金数量同比下滑15.8%;募集基金规模2702.41亿元,同比下降20.7%。从规模和数量来看,创投行业募资端遇冷,实不为过。 究其原因,陈玮表示,由于中国创业投资的LP结构依然以企业家、富裕家庭的个人投资人为主流,因此其出资意愿会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募资。2018年由于去杠杆及调结构等内部因素外加一些外部因素影响,民营企业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很多企业的经营跟着受影响,如果这些准备投资的LP连自己公司的现金流都成问题,哪里会有闲钱再交给我们GP去打理?所以整个市场的投资意愿非常弱”。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GP此前的项目投资“收益率并不达预期,一定程度上加重了LP对于部分GP甚至整个行业赚钱效应的质疑,同时经过20年的发展,LP对于GP的投资能力也变得愈发挑剔,相比老牌GP,新成立的、年轻化的GP的募资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可见,调动LP的投资热情关键还是GP把业绩做上去。在做好投研,提高投资能力,修炼内功的同时,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直接决定了创业资本退出路径的畅通与否,也直接影响了投资人参与创业投资的意愿。因此陈玮表示,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化手段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为创业资本提供更为通畅和多元的退出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具体办法上,陈玮认为,股权流动是“天赋企权”,要以增强股权流动性为主要“抓手”。随着科创板即将落地,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架构已经初步完善,但关键在于让市场真正活跃起来,使股权可以在匹配的市场板块中实现流动。 陈玮提出,应通过科创板试行注册制来倒逼主板、创业板的制度改革,改良监管理念,规避行政化干预的窗口指导,以市场化的监管理念代替行政化色彩浓重的监管思路。此外,推动场外交易,通过更为有力的制度创新真正激活新三板;三是放开并购重组,激活存量市场。简化并购重组审批流程,对市值较小、业绩增长乏力、产业传统的上市公司,监管层应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的手段帮助上市公司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处于新兴产业方向、具有创新能力的非上市创业企业,可以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嫁接资本市场的融资平台来做大做强,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专业价值投资的践行者 除了外部环境需要改善,创投机构更需要加强投研的内功修炼。而对投资机构而言,时下纠结最多的当属“还能怎么投?”记者发现,GP对投资这件事缺乏的不是信心,而是如何成为更好的GP,正如陈玮所言,只有基金的专业化才有投资专业化,优化投资逻辑是为了提高投资的命中率。 在目前的垂直投资领域,很多机构在扎实理论的前提下,也已经朝着向特定产业链上下游进行调研和深度合作,成为GP中兼具投资、推广、生产与经营的多面手。而这也逐渐成为很多创业者争相“抱大腿”的机构,在他们看来,看重的并不仅仅是钱,而是这些机构背后的资源。 由陈玮掌舵的东方富海,是行业内率先看到专业化价值的本土投资机构之一。 2012年,陈玮为东方富海制定了“基金专业化、服务平台化”战略,由聚焦垂直行业的专业化基金逐步替代综合基金。 陈玮解释说,团队的专业化决定了基金的专业化,基金的专业化决定了投资的专业化。“例如在TMT基金里,团队只能做TMT项目,在医疗基金中只做医疗,这样会促使团队在窄的领域里面越做越深,越做越好。团队必须深刻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了解什么样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而且必须了解这个行业的‘牛人’是谁,然后需要了解行业的上下游,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投资准确率。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深耕行业的专业化团队与被投资企业创业者的共同语言也会更多,他们也会成为某些方面的专家,未来在资源对接上也会更精准。” 除了基金专业化以外,陈玮表示还要想办法帮到企业。他认为,现阶段创业者的年轻化趋势愈发凸显,缺乏一系列的实业经验,很多都是有了技术忽略了管理,或是只懂理论却很少实践。 “但一个技术或创意要想产业化并且最终变成企业的营业收入,中间的路很漫长,所以很多企业如果太小的时候,为了避免他们走太多弯路,我们为他们提供细致的指导和匹配的资源就显得愈发必要。”陈玮说。 识人通谋的观察者 在陈伟眼里,投资就是投人,最好的风控就是投到对的人。一个企业能走多远,能成长到多大,价值几何,关键都在于人本身。 “在我投资20年生涯过程中,简单说来,投对人最重要。”对此,陈玮认为私募股权投资的魅力在于双层托付关系,这既是机会也是责任。“LP把钱交给我,我们又去寻找一个人把钱托付给他,不管你看好它的技术也好,看好他的团队也好,看好他的市场也好,看好他的管理水平,看好它的行业发展方向,归根结底人是最核心的。”陈玮认为,所有的变量是以人为基础的,如果人变了,其他都会变,“人的胸怀、格局、应变能力等,都是决定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回想起当年参与投资昆仑万维,据陈玮回忆,最早与创始人面谈的时候,并不是BP打动了他,而是创始人令他非常欣赏。“第一,对互联网的理解特别深刻,特别对游戏产业有独到的见解;第二,他对市场极端敏锐,对市场趋势的理解也非常到位;第三,他为人非常的谦和低调,即便当了老板还是像个学生一样背着双肩包满世界跑,秉持一颗创业的初心。最后我们投了他,企业发展至今非常成功,不仅在中国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业务还延伸向了海外。” 再如酒仙网案例,陈玮见证了从东方富海B轮投资酒仙网到如今成长为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历程。他告诉记者,看好酒仙网是因为它是全世界垂直电商领域里少有的实现盈利的公司。而这家公司的老板曾经却只做传统的门店生意,当接触到互联网后,马上想到“互联网+酒”的概念,发展至今,酒仙网从纯做线上业务,到延伸到线下门店,模式在三、四线城市进行线下下沉,效果非常好,是成功实践新零售商业模式和互联网相结合的典型案例。陈玮坦言,之所以投资酒仙网,就是看中了酒仙网掌门人郝鸿峰身上的那种拼劲和学习、应变能力。 可见,在陈玮的投资经验中,人靠谱比什么都重要。面向未来,陈玮强调,“投对人”是一以贯之的核心,但面临时代的变迁,从未来发展的视角来看,“创始人或核心团队是否具备以技术为驱动的创新能力,会是资本愈发看重的,相比过去偏好资源型的创始团队,资本会更加倾向于投资能够通过创新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并在未来有机会成长为行业领袖的创业团队。”(每日经济新闻:任飞)
英诺天使李竹:成人达己的创新者 英诺创始合伙人李竹 (摄影:每日经济新闻韩阳) 纵观中国创投业,天使投资虽然出现的时间不算早,但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其无疑正在成为行业新贵。在VC、PE募资难度加大、退出回报率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天使投资人和机构开始被推到聚光灯下,其中2013年成立的英诺天使基金(以下简称英诺)俨然是佼佼者。 三期基金,管理总规模20多亿元,体量堪比VC;投资项目近400个,60%进入下一轮融资;还搭建起了辐射全国多地的创业空间。这是英诺成立以来所交出的成绩单。数字背后更重要的是,作为天使投资者,英诺为市场培育了大量优秀创业公司,完成了“从0到1”这个部分最关键的资金支持。 作为国内第三代天使投资人的代表,英诺创始合伙人李竹见证了天使投资在国内的发展壮大,对行业面临的环境和未来走势也有深入思考。他为投资生涯找的关键词是“成人达己”,即先成就创业者和合作伙伴,再成就自己,“这是天使投资的真谛,也是我们的底层逻辑”。 创新价值的发现者 目前我国天使投资机构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长期从事天使投资的个人单独或联合成立的机构天使;一类是具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天使,例如很多地方政府牵头或出资设立的天使投资基金;还有一类是VC/PE设立的机构天使,目的是为了进入到投资产业链的前端。 李竹显然属于第一种。 和很多天使投资人一样,李竹自己本身也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两次创业经历让他对于创业者的痛点更加感同身受。上世纪90年代初,他和几个同窗第一次创业,“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天使投资”。而在第二次创业时,李竹索性当了一回自己的天使,用之前创业淘到的“金”来做投资。幸运的是,这家公司在A轮拿到了几家机构的钱,解决了资金的燃眉之急。 回忆起这些经历,李竹感慨,彼时的创业环境是没有现在这么好,也正因如此创业者拿到的第一张支票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我们就想,既然自己成功了,有资金就应该帮助优秀的年轻人,给他第一张支票。这是开始做天使投资的初心,我们知道创业者需要什么。” 那个时候的李竹还住在华清嘉园,在这里他投资了同为清华校友的王兴,成为后者从饭否到美团的早期投资人。也是从这里起步,他开始帮助清华校友创业,给予这些创业者从资金到多维度资源的赋能。这些经历反过来也让他进一步思考和理解天使投资对于整个行业的意义,他将之称为“第一个价值发现者”。 众所周知,天使投资由于关注阶段非常早期,往往被视为“九死一生”的挑战。但在李竹看来,天使投资在整个创投行业里的地位却因此显得更为重要。“现在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创新的推动,而创业家就是拿我们天使投资的钱去购买一些经济中的要素,重新做一个组合,从而实现创新。所以说天使强则创新强,创新强则中国强。” 新经济前行的参与者 翻看中国创投20年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伴随中国互联网产业进化的发展史。在全球互联网商业化浪潮喷涌的大背景下,改革开放为互联网进入中国打开了大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开启了创业的黄金时代。而这些科技创新背后的“谋者”,就是快速壮大的创投基金们。 事实上,如果单从规模上来看,中国创投与美国的体量已经不相上下。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11月,已登记备案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共有14676家,管理的资金规模超过8.5万亿元。在李竹看来,即便是在行业普遍反映“募资难”的2018年,所有机构的募资总额也超过了一万亿人民币,从规模上来看相当可观,“20年来中国新经济和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就是整个创投行业发展的一项表征”。他同时表示,在国内做天使投资有很多优势,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拿到后续的资金的比例会更高一些。此外,由于中国市场相当庞大,因此值得创新的地方和机会也相应特别多。 但另一方面,仍然有一些问题不可忽视。过去几年,股权投资在发展速度加快、效益提升的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还不够完善、创业板“三高”的现象严重、投资行为过于短期化、缺乏专业人才和成熟的有限合伙人等。而这类情况在天使投资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李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例如,在募资环节,他指出早期基金过去以个人LP为主,而现在则是机构化LP占据主导,“因为LP的选择变了,未来可能造成马太效应,资源、募资等都更加向头部基金集中”。而在退出环节,目前国内主要还是采用审批制,企业通过上市退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未来并购退出会有很大空间,而以科创板为代表的创新则会对中国整个的早期、天使投资退出起到实质的作用。 “如果未来要鼓励科技创新、鼓励更多人在创新方面做出贡献,必须完善生态环境,加强对天使投资的关注支持。另一方面,到了今天中国的投资机构已经非常多,这时候必须要做研究和价值发现,在最早的阶段就找到优秀创业者,同时还要能够在后期赋能。” 成人达己的推动者 就在这两天,英诺刚刚发布了春节期间的一个投资实战活动,号称“春节投资不打烊,英诺天使拿出真金白银,让寒冬敢于创业的优秀年轻人拿到第一张支票”。 看上去噱头十足,但李竹和他带领的英诺确实是这样做的。在大部分投资机构春节已经放假休息的时候,英诺的团队还坚持在看项目,因为李竹要求大家“从创业者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 怎么理解?他举了几个例子:“这个时间段很特别,大型互联网公司拿到奖金想出来创业的人,想找投资机构;从国外回来探亲又想创业的人,想找投资机构;大学刚毕业的硕士或博士,也想确定是创业还是找工作。在春节之前,当这些人都在想找给他们第一张支票的人的时候,作为一个天使投资者,你必须在那里。” 英诺和很多优秀创业公司的缘分就是这么来的。两年前的春节,李竹和团队见到了做AI医疗影像的推想科技创始人陈宽,彼时从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的陈宽刚刚开始回国创业。接触之后英诺方面迅速拍板投资了推想科技,成为其第一个投资人,并从市场策略、对接资源等方向对其进行帮助。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推想科技已经为数百家医院提供了AI医疗影像服务,陆续拿到了多家明星机构的投资,成为一只准“独角兽”。去年春节前,李竹又见到了阿丘科技创始人、清华毕业的博士黄耀,并决定投资这位90后的CEO,他们致力于将3D视觉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领域,该公司的先进技术很快转化落地,当年就拿到了销售合同,目前也得到了两轮融资。 还有一个例子是,推想科技在B轮融资时要增发期权。李竹回忆,当时该公司还有20%的期权池,要增发8%的期权,“一个电话打过来,问我们要不要讨论一下,能不能发这个期权,我直接说没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可以心态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正如李竹所说,发期权虽然是稀释了一部分股份,但背后却是从创业者的利益出发来支持他们,“所以要算大账,首先创业者成功我们才能成功,这都是成人达己理念的表现”。 “英诺的投资理念就八个字,一是投资创新,投资于有创新的事情;另外一个是成人达己,先成就创业者再成就我们自己。”李竹总结道。(每日经济新闻: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