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杜躍進:人工智能安全“七宗罪” 人民網廈門8月9日電 今日,在於廈門舉辦的“中國人工智能峰會暨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成果發布會”上,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杜躍進就“人工智能與安全”發表主旨演講。針對人工智能在安全“七宗罪”,他提出安全風險防范“六脈神劍”。 杜躍進認為,從“壞人”的角度來說,“智能”意味著存在攻擊機會,安全風險超乎想象。 杜躍進總結出人工智能安全“七宗罪”: 一是硬件層面。很多人工智能元器件在物理層面缺乏安全保障,哪怕隻有一段線路沒有進行電磁屏蔽,也給物理干擾留下機會。 二是軟件層面。任何軟件都有漏洞,它們可以被攻擊者利用,來實現代碼執行、拒絕服務攻擊、控制流劫持、信息泄露等目標。 三是協議層面。很多專用通信協議設計缺乏安全考慮。 四是數據層面。大數據時代有一個“黑箱悖論”,人工智能離不開數據,但數據本身有可能被污染,這樣的人工智能就好像被“投毒”。 五是業務層面,算法本身可以被欺騙、誤導,當人工智能越來越多用於控制相關業務時,可能會產生致命性影響。 六是應用動機層面。壞人有可能更早、更深地看到人工智能帶來的機會。如今,除了人工智能,在生物科技等很多前沿技術領域都有這樣的傾向,值得警惕。 七是機制設計層面。模式設計考慮不充分,將導致事與願違,可能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 化解以上安全風險,杜躍進提出“六脈神劍”解決方案: 一是所有跟人工智能相關的從業人員都應該意識到人工智能存在諸多問題。 二是從業者泛安全解決能力需要加強。 三是通過協同,用開源和眾包方式大幅提升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是達成共識,人工智能需要建立基本倫理道德,形成全世界共同的倡議,互相監督。 五是創新,利用AI、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提出創新的解決問題思路﹔ 六是AI本身也是解決問題非常好的利器。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巡視員陳飛燕:人工智能是公安網安工作創新發展引擎 人民網廈門8月9日電 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廈門市人民政府共同指導,人民網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廈門市湖裡區人民政府主辦,人民網人工智能研究院承辦,獵豹移動協辦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8月9日在廈門召開。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巡視員陳飛燕在大會致辭中表示,全國公安網安部門正著力推進公安網安大數據建設,將人工智能作為公安網安工作創新發展引擎。 陳飛燕表示,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日益活躍,產業規模逐步壯大,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技術創新實現突破,我國的國際科技論文發表量和發明的專利授權量已居世界第二,智能芯片、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等部分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人工智能領域相關的企業目前已經達到了2000余家,涌現出一大批獨角獸企業,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發展正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陳飛燕表示,人工智能逐漸成為整個經濟社會底層架構中的操作系統,公安工作需要人工智能的助力和賦能。公安網安部門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與技術的發展,當前,正著力推進公安網安大數據建設,培育戰斗力生成的新增長點,不斷提升網安業務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王愛華:2018年人工智能整體熱度有所下降 人民網廈門8月9日電 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共同指導,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人工智能峰會暨多媒體信息系識別技術競賽成果發布會”於8月9日在廈門召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王愛華在會上介紹了人工智能發展的現狀以及人工智能在行業領域的應用並分享了相關數據。 王愛華分析,從金融角度來看,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創投融資額度最高,2018年整體熱度有所下降,但仍有半數以上的人工智能細分行業融資金額超越2017年﹔從技術應用方面來看,中國和以色列重視視覺技術,美國、英國、加拿大和印度更重視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數據顯示,除中國和美國外,以色列、日本和德國等在智能駕駛產業佔比較高﹔從AI獲得融資支持的技術分布來看,視覺技術佔據首位,有逐年上升趨勢,其次是自然語言處理,但今年融資份額有所下降。 王愛華詳細介紹了人工智能主要應用場景:1、電信和通信領域﹔2、智能安防領域,包括人臉抓拍比對、嫌疑人排查、行人車輛跟蹤、異常事件識別、敏感圖像識別等﹔3、智能交通領域,此領域應用最廣泛﹔4、金融領域﹔5、教育領域,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幫助解放師資資源﹔6、醫療健康領域,落地應用非常成熟﹔7、智能家居領域,新市場規模龐大。
依圖科技創始人兼CEO朱瓏:智能躍遷的關鍵是提升基礎設施 人民網廈門8月9日電 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共同指導,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人工智能峰會暨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成果發布會”8月9日在廈門召開。依圖科技創始人兼CEO朱瓏在會上表示,提升數據、算法、存儲、算力和傳輸等基礎設施是智能躍遷最重要的因素。 朱瓏說,科技是文明變遷最重要的推動力。農業文明時期的火、文字,輪子、道路,工業文明時期的內燃機、鐵路,互聯網時代的計算機、互聯網、手機,這些最重要基礎設施的變革導致文明變遷。 朱瓏表示,智能躍遷的關鍵是提升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提升的關鍵在於提升一個區域或者一個地方的智能密度。在宏觀維度,從單體智能到群體智能,關鍵是其算出來的和識別出來的內容可以並在一起,形成新智能體。在微觀維度,微觀算力需要急劇提升,才能讓性價比較高的技術得到普及。 朱瓏認為,未來幾年,以數據、算法、存儲、算力和傳輸為代表的基礎設施性能會以3倍到10倍的速度提升,推動智能革命更快到來。
網信辦副主任楊小偉:牢牢把握人工智能應用主動權 人民網廈門8月9日電 今天,在於廈門舉辦的“中國人工智能峰會暨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成果發布會”上,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楊小偉表示,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新福祉與新問題,既要抓住機遇,又要防范安全風險,牢牢把握新技術應用主動權。 楊小偉說,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在政策扶持和產業發展的雙重驅動下,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取得一定成績,部分產業應用位居世界前列,並涌現大批產出尖端產品的優秀企業。人工智能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各個領域,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新技術往往是一把雙刃劍,機遇與風險並存。在楊小偉看來,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深度融合,在給社會創造福祉的同時,也為不法分子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了便利,給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帶來新挑戰。因此,應該保持清醒的認識,給予足夠的重視。 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楊小偉建議,一方面要加強理論創新和人才培養,力求在基礎研究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另一方面,要警惕人工智能給國家安全等方面帶來的新問題,及時防范安全風險,牢牢把握技術應用的主動權。
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搶抓發展機遇 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廈門8月9日電 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共同指導,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人工智能峰會暨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成果發布會”8月9日在廈門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在大會致辭中表示,面對全球人工智能方興未艾的發展局面,我們要善於把握發展趨勢,搶抓發展機遇,從四方面入手推動我國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科技創新,完善支撐體系。面向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突破和應用創新,加快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支撐人工智能創新的網絡體系﹔加強產學研用深度結合,進一步打造適應人工智能創新的產業體系﹔加快人工智能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進一步形成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的人才體系。 二是加強供需協同,推動融合發展。面向人工智能重大需求,加快構建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應用“試驗場”,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加速釋放人工智能賦能效應。面向制造、醫療、交通、金融、物流等先導領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面向公共服務、社會治理和網絡治理,加快創新智能治理和智慧服務體系,賦能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是加強政策支持,壯大產業生態。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包容審慎的監管政策,營造公平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完善產業政策,支持地方發揮比較優勢,建設一批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打造一批特色突出、輻射帶動明顯的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區”,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領軍企業。 四是加強安全防范,確保健康發展。聚焦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潛在風險,加強安全評估,積極有效應對。加快健全與人工智能規律特點相適應的法律法規、監管政策和技術標准,著力提升人工智能環境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數據和個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強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規則制定,為人工智能健康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公安部副部長林銳:堅持趨利避害 確保人工智能安全發展 人民網廈門8月9日電 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共同指導,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人工智能峰會暨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成果發布會”8月9日在廈門召開。公安部副部長林銳在會上表示,首屆人工智能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初步打造了我國人工智能競賽的新平台,有效激發社會各界參與人工智能的新熱情。對於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展,他的觀點是,堅持趨利避害,確保安全發展。 林銳介紹,4個多月來,362支競賽隊伍圍繞995個項目進行了高水平競技比賽,發掘了一批人工智能前沿技術,集中攻克了一批建設性難題,發現了一批專業技術隊伍。 林銳建議,要總結競賽經驗,建立長效機制,把競賽做法固化下來,進一步健全完善競賽內容和形式,構建形成制度化、長效化人工智能競賽機制,把競賽打造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橋梁和平台,以競賽激發活力,以競賽培養人才,以競賽深化融合,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持續健康發展。 林銳指出,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推進人工智能與社會治理有機結合,更好地把競賽成果運用於服務支撐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發展支撐應用,以應用深化發展,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 林銳指出,要堅持趨利避害,確保安全發展,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發展的“雙刃劍”效應,切實加強對潛在風險的分析研判,從法律、政策、制度等方面入手,堅持科學治理,規范引導,強化安全保障,把控風險,依法打擊違法犯罪,確保人工智能成為服務民生昌盛的積極力量。
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人工智能是廈門優先發展方向 人民網廈門8月9日電 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共同指導,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人工智能峰會暨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成果發布會”8月9日在廈門召開。會上,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表示,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作為全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地區之一,廈門具有良好發展基礎,人工智能是廈門優先發展方向。 胡昌升介紹,廈門具備產業聚集、創新資源、營商環境三大優勢。他舉例:廈門數字經濟規模佔福建全省41%﹔廈門擁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近200家﹔廈門已建成空間、交通和政務等6個領域落地場景﹔廈門營商環境競爭力在全國城市中靠前。 胡昌升說,廈門將加快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交通、公共安全、金融、健康醫療等領域的應用,歡迎各企業家和相關機構關注、投資廈門。他承諾,廈門將為海內外人工智能企業提供全要素發展保障。
吳曉波:消費發生了三個理念變革,新國貨是從成本、規模競爭進入到品質、技術競爭 人民網5月16日電(北京) 今日,財經作家吳曉波在京發表題為《消費升級下的第三次國貨運動》的演講並在接受人民網創投頻道採訪時表示,中國共發起過三次國貨運動,第一次國貨運動追溯到100多年前,第二次國貨運動始於20世紀80年代,第三次國貨運動從2015年至今,並且當下的新國貨運動從成本和規模競爭進入到品質和技術的競爭,而且是非常長期的競爭。 吳曉波認為,消費本身發生了理念上的三個變革,第一個變革是由價廉物美的市場進入到物美價平的市場,所有的新國貨不再建立在規模和成本優勢前提下,而是建立在品質和消費者認知的前提下,價格優先型的消費者群體變成了品質優先型的消費者群體﹔第二個變革是審美發生了變化,本土消費者的理解重新建構了對本土品牌和消費能力,很長時間裡的中國潮流跟隨型戰略,但今天開始引導流行,整個文化自信慢慢崛起,文化元素的自我認知也開始發生,這與1900年代的美國、1970年代的日本類似,本土意識的全員蘇醒給中國本土制造業提供了巨大的機會﹔第三個變革是中國制造品牌不再建立在代工能力上,而是在建立自己的品質、品牌和核心技術能力之上。 吳曉波表示,當下這場新國貨運動發生在2015年。彼時,中國智能手機的銷售量增長70%,移動互聯網已經普及,出現了一些新興中產階級,再加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和消費升級的進行,需要制造業進行一些變革。另外,現在的中國本身具有龐大的制造能力,可以滿足本國消費者的需求,再隨著移動互聯網、語音技術等等信息化革命所發生的變化,會讓中國制造重新改寫,這也使得新國貨在未來特別是消費市場裡有很大的可能性。 據吳曉波觀察,現在很多國貨品牌的多個子品牌在供應鏈、核心技術形成能力以后,根據不同消費者圈層提供不同的產品,形成跟以往完全不同的新國貨的競爭方式。 “中國的需求和供給兩側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需求決定供給。企業家生產什麼樣的產品、怎麼定價、賣給誰這件事情是由消費者決定。新中產的崛起及他們對產品需求的不斷變化,決定了國貨品牌生產的商品。”吳曉波談到。
李開復:AI發展經歷四波浪潮,2020年將進入“AI+傳統公司”階段 據普華永道研究數據顯示,AI將在2030年后給世界帶來近100萬億人民幣的淨增全球GDP。AI技術研發和各個領域的商業落地應用,已成不可忽視的趨勢和力量。今年4月8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DeeCamp 2019人工智能訓練營啟動儀式上稱,AI發展經歷四波浪潮,2020年將進入“AI+傳統公司”階段,“AI賦能行業”的應用模式在未來將迎來高速成長。 在談及AI技術普及化時,李開復認為AI發展經歷四個周期。其中,第一次周期是2012年左右的AI技術研發,這一批公司除了已經上市的科大訊飛外,還包括曠視、商湯、依圖等以技術為主導、以博士為CEO、以技術為方向的,致力落地應用的創業公司。第二周期是2017前后的AI+產業發展。第三周期是2020年左右進入“AI+傳統公司”階段,到2025年左右則為AI無處不在的第四周期。“到2025年,AI將無處不在。每個公司都要有AI,但首先要解決的一點是提供足夠的人才。”李開復說。 同時在他的思考中,AI在滲透到行業領域的應用中,也有四波浪潮。第一波是2010年前后的互聯網智能化,包括搜索、廣告、數字娛樂以及互聯網衣食住行等﹔第二波是2014年前后的商業界智能化,銀行、保險、証券、教育、物流、供應鏈、醫療等﹔2016年是第三波實體世界智能化,安防、零售、能源、智能家居、AI+物聯網、智慧城市等﹔第四波是2018年前后的全自動智能化,包括智能倉儲、智能制造、智能農業、智能建筑、無人駕駛、機器人等領域。 李開復也表示,今天AI 已經進入商業應用時代,偏重科研發現的“AI黑科技”已不再是AI創業的主旋律,“AI賦能行業”的應用模式在未來將迎來高速成長,但目前中國大批從校園和研究機構走出來的AI研發者急需在行業實際場景中歷練、升級。
陶建華:人工智能技術必須在模型、方法上有所突破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指導,廈門市政府主辦的“中國人工智能·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發布會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陶建華在會后接受採訪時提出,人工智能智能的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必須在模型、方法上有所突破。 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將為傳統行業帶來哪些變革也成為熱議的話題。陶建華表示,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如果我們能將人工智能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更新換代,進一步實現產業升級,這能使我國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獲得優勢地位。 “在某些領域當中,人力成本增高,人工智能的融入可以提升產業效率,克服人力成本帶來的困難,使產業發展再次煥發活力。”他說,這是人工智能一個很重要的作用。 他表示,人工智能目前落地應用最廣泛的是音視頻處理及文本處理領域,這也是人工智能應用比較熱的領域,現在已經形成了包括語音識別、人臉識別在內等很多較為成熟的應用。 當前,人工智能還有很多具有挑戰的問題尚沒有很好解決,針對復雜背景下的音視頻分析的准確性和穩定性依然是一個難點,對此,陶建華認為,人工智能技術要想在復雜場景、用戶配合度低、存在強干擾等環境下實現較好的應用,不能僅僅依靠大數據來訓練,還必須要在技術原理和方法上有所突破。
廈門副市長李輝躍:對頂尖人工智能團隊最高資助1億元 人民網3月21日電(張晨 韓穎)昨天下午,由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指導,廈門市政府主辦的“中國人工智能·多媒體信息識別技術競賽”發布會在京舉行。廈門副市長李輝躍在會后接受採訪時表示,廈門將加大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扶持力度,對頂尖人才和創業團隊將給予1000萬元至1億元的項目資助。 李輝躍表示,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發展人工智能的指示精神,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頭雁”效應,廈門很早就開始布局,從頂層設計和加大扶持兩個方面,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 在頂層設計方面,去年12月由廈門市印發的《廈門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提出,未來三年,廈門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將推動智能芯片、雲計算能力、機器視覺等核心技術上取得進展,在制造業、公共信息安全、交通、金融、健康醫療等領域積極推廣應用,全面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推動落實人工智能產業鏈進一步完善。近期還將編制《廈門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同時,推進與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戰略合作不斷走向深入,共享雙方的優質資源。李輝躍特別提到,廈門將依托本次大賽的專家指導委員會,成立人工智能專家咨詢委員會,為全市產業發展定戰略、布格局、劃道路。目前,廈門的人工智能企業已有200余家,涉及圖像識別、語音識別、人機交互等多個領域。 在加大扶持方面,廈門將對引進頂尖人才和團隊補助1000萬至1億元,同時配套建設人才房,使他們更好地在廈門工作和生活﹔此外,針對人工智能基礎支撐平台建設,廈門也將給予單個平台最高2000萬元的補助。同時,設立總規模接近60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投向人工智能、軟件信息、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領域。 李輝躍認為,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需要尋找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隨著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推動制造業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能夠有效帶動技術落地。但在此過程中,同樣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 首先,很多企業家並未充分認識人工智能技術對產業升級的促進作用,即便認識到了,也會因為科研投入巨大而影響實際推進效果。此外,人工智能技術與工業生產結合后,必然會造成企業組織架構的調整,這也給企業的后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其次,設備間的通訊標准不統一,管理層、技術層和生產層相互理解存在障礙,工業APP的可用性不強,以及技術安全漏洞有待完善等技術問題,也阻礙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有效落地。 最后,還需要進一步解決人工智能與5G、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融合問題,以及不斷挖掘和培養既熟悉人工智能技術,又對行業生產有充分認識的復合型人才。 李輝躍表示,正因如此,廈門希望通過本次大賽,能夠挖掘一批優秀的人工智能團隊和項目,幫助他們與廈門的產業和資金高效對接,在推動技術落地的過程中解決上述問題。他透露,廈門將在大賽中舉辦對接會,幫助應用方和技術方實現供需互補,並出台一整套政策,使能夠落地的項目入駐廈門的人工智能產業園區,並開放數據和應用場景給項目使用。他最后表示,也希望通過大賽這一平台引起社會各界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視,並依托專家指導委員會對項目和產業發展的未來風險作出分析判斷,同時提出行之有效的應對方案。
上交所施東輝:注冊制需審核與社會道德是否一致 1月16日,在2019年度“陸家嘴資本夜話”高峰論壇上,上海証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施東輝表示,注冊制需審核與社會道德是否一致。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國家宣布將在上海証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引發了廣泛的探討。 施東輝表示,科創板設立的意義在於破解科創企業融資困局,進行制度增量改革試點。他將科創板市場設計的要點概括為三個部分: 一是市場的包容性。科創企業涉及不同行業,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其經營風險、股權結構、財務特征都各有特點。施東輝談到,“我們的設想是在企業基本合規,基本的經營條件,基本的信息披露條件都滿足基本標准的基礎上,設置一些包容性的上市標准,比如說企業的現金流、收入、利潤、研發投入,包括上市后預計的市值,把這些不同的條件進行組合。” 二是定價的有效性。“定價的有效性,主要是想在交易機制方面設計一些能自我平衡的交易制度的安排,同時強化中介機構的責任。”施東輝指出,中介機構不是把企業保薦上市了就可以了,需要在企業的發展、上市,和上市后持續經營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以保証企業定價的有效性。“科創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經營風險大,包括去年港交所上市了一大批創新企業,好像80%都跌破了發行價。” 三是投資者保護。施東輝介紹,科創板吸取了港股通和股票期權、融資融券創新的產品業務經驗,從投資者的投資年限、風險承受能力、賬戶資產等方面設立一定的投資者准入門檻。“同時,我們有嚴格的退市條件,比如說在上市公司的合規性,你有違紀違規現象,有重大的虛假信息披露了,你就得退市。” 施東輝指出,注冊制並非不做基礎性的審核,他說,要看公司經營的業務是不是與社會傳統道德是不是一致,“前幾年有一個公司,東北還是福建的,是做活熊提膽的公司,可能還是不能上市”。 施東輝強調了注冊制與核准制的區別,首先是在審核的理念上。“不管以前的審核制還是核准制的,它的潛意識中隱含著這樣一個假設,我要對這個企業的投資性負責的,所以我們規定了各種各樣的條件”,而注冊制的審核隻判斷信息的真實、完全性、准確性。在審核方式上,注冊制會以網上電子化的流程進行,且發行上市的標准程序流程全部公開供社會和投資者判斷和提問。 施東輝表示,“注冊制解決的是誰能發行,但是具體怎麼發?發行的價格,發行的規模,發行的時間怎麼定?這個就是我們一直說的,一定要推進發行的市場化改革。”他說,“什麼價格發,發多少規模,合適發行,應該充分交給投行和企業去協商,來決定,然后進行評價。”
閻焱:創業成功需要具備看見未來的能力 人民網1月11日電(韓穎)今天上午,由中國証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江蘇証監局、南京市江北新區管委會主辦的中國私募基金行業高峰論壇在南京召開。會議期間,賽富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表示創業成功要具備三點能力:看見未來、將機遇變為商業價值,以及團隊合作。 中國作為PE、VC行業中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大家談論的是怎麼盡快花錢和怎麼盡快賺錢,閻焱認為,目前缺乏的是對基金的長遠思考,國內選企業有兩個條件,增長率不低於30%和毛利率不低於30%,“現在找一個低於10%的企業都很難。” 閻焱說,“IPO和收購兼並的審批和制度性安排,決定著基金是否能夠順利退出,是否會發生流動性問題”。他表示當前投資人不夠理性,過於追求回報,重心沒有放在打造資產配置方面。 在投資當中,閻焱表示他更加看重企業的內部邏輯。他認為,創業是發現機遇並實現商業價值的一個過程,投資機構眼中的創業成功通常是上市和收購、兼並,從這個角度講,企業創業成功的幾率是低於1%的。 談及創業成功所要具備的能力,閻焱總結了三點:一是要看到未來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因為創業是為了未來﹔二是操作能力,把機遇變成商業價值需要很強的工作能力﹔三是組織能力,創業需要團隊合作。同時他說,創新價值要創造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產品,改革開放以來,創業創造最多的價值就是將產品以更低的成本和價格給客戶。 創業企業成功具備一些共性,閻焱提出:要有大市場和硬需求﹔商業模式可擴充﹔引領過程清晰﹔具備核心競爭力﹔把控現金流﹔把握好商機、時間。但創業成功僅僅具備這些DNA還不夠,閻焱認為人至關重要。一個成功的人格要具備什麼呢?他認為是誠實、良知﹔超越情懷,相信自己和自己做的事﹔獨立思考的精神﹔理性的創業投資精神﹔要堅持﹔要獨立思考,創業思想的交流和思考是前提。
中基協洪磊:協會會員服務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推動創投基金整體稅負不增 人民網南京1月11日電(張晨)今天上午,由中國証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江蘇証監局、南京市江北新區管委會主辦的中國私募基金行業高峰論壇在南京召開,中國証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主持會議。 洪磊表示,2018年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縱深推進。他介紹,截至2018年底,協會自律管理的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合計50.54萬億元,其中私募基金行業增幅達15.1%,管理規模近13萬億元。過去一年,中基協重點開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續完善私募基金的登記備案管理,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須知》與《私募投資基金備案須知》為重要抓手,夯實私募基金注冊制度基礎。2018年,協會新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802家,平均辦理時間38.6個工作日,平均退回補正次數2.35次﹔備案私募基金22508隻,平均辦理時間6.3個工作日,平均退回補正次數1.68次,登記備案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 二是深化市場化信用積累與信用博弈機制。在機構登記中引入法律意見書,在信息報送中引入經審計的年度財務報告,推動私募基金管理人內部治理與市場化中介服務有機銜接、相互制衡。截至去年底,共有2488家律師事務所為1.86萬家管理人出具了法律意見書﹔同時還有約3500家會計師事務所,為近2萬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了經審計的2017年年度財務報告。協會去年還實行了會員信用信息報告制度,為2067家機構提供信用報告,有近90%的私募証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會員發生信用查詢記錄。 三是服務會員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協會積極響應行業訴求,多次與財政部、稅務總局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行業稅收政策問題,推動“確保整體稅負不增”、“依法備案的基金可選擇按單一投資基金核算”等相關建議,被9月6日和12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