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内容科技感知智慧城市空间 智慧城市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利、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正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城市管理越来越精细化,身处城市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城市管理更安全有序,这对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第二届中国内容科技创业大赛期间,闪马智能CEO彭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科技感知分析能力,正在应用到城市管理中的各个角落,让“看不见的城市”被感知、被看见。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人员信息汇聚和流动的场所。但就目前来说,庞大的信息流并没有被完全的纳入监管,许多内容无法被感知,这就导致了我们身边的城市,其实是‘看不见’的。”彭垚介绍,闪马智能研发的视频智能大数据平台——VisionMind,正在应用到智慧城市管理中,用AI技术实现对城市视频记录下的异常行为进行监控、分析和管理。通过海量数据和强大的AI数据模型,能够对城市车辆违法、街面异常行为、环境治理等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例如,通过交通流量感知,包括对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等综合流量的智能感知分析,系统实时反馈给交警,要对哪里进行流量限制,如何优化信号灯配置;通过AI赋能城市的视频监控,能够全程智能违法抓拍,基于不同道路场景适用不同的违法类型,自动识别各类违法行为,实现全路网智能分析。 彭垚认为,内容与科技的融合,让各种形态的数据内容爆发式增长,同时内容的价值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新基建成为当下的热点,包括传统基建的升级和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加速落地,这将为内容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多优质的应用落地场景和商业机会。而企业要做内容价值的发现者,从内容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场景中,从每天激增的数据内容中,去发掘出价值。 彭垚表示,面对复杂的内容信息,需要通过技术对内容进行分解和提炼,逐步落地到每一个行业,这需要对原先行业的大量信息储备和快速学习能力。内容产业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最大挑战,如何把技术与纷繁复杂内容产业结合,通过挖掘内容反哺技术发展,是内容科技行业当下思考的问题。他认为,提高对内容科技的认知和推动智能技术的进步,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场景、新机遇被发现,“希望在内容科技领域,能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企业,用科技赋能城市空间,让我们对智慧城市的美好想象变为现实。”
内容科技重写建筑行业底层“语言” “就像文学、音乐一样,建筑设计同样需要被表达,而且它的表达与实现需要技术赋能,需要借助工具实现。”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落地,一次次颠覆着人们对传统行业的认知。在2020年第二届中国内容科技创业大赛期间,小库科技CEO何宛余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在“AI+建筑设计”这一垂直细分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写建筑行业底层“语言”,赋能建筑设计行业的内容生产。 内容科技重写建筑行业底层“语言” 图纸,是传统建筑设计的底层语言与根基,建筑师必须将脑海里的想法变成可以交流的图纸。在建筑业产业链中,从策划、设计,到施工、运维,都离不开按“图”索骥。 “2007年,我们便意识到智能建筑设计会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只是没有技术支撑,任何内容都只是拘泥于个体脑海中的想象。”何宛余表示,无论是最初的尺规作图,还是目前国际主流设计软件CAD(计算机辅助绘图)和BIM(建筑信息模型),本质都是依赖人力实现内容输出,机器辅助设计的效率与质量亟需提升。 近年来,随着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场景中的应用落地。何宛余介绍,在CAD和BIM软件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进行交互、生成、渲染,正在重写建筑行业以纯人工“图纸”为驱动的底层语言,创造基于数据驱动的“人工操作+机器实现”的新型架构。 “通过小库的智能设计云平台,可以将建筑师常规设计所需的24个步骤简化为‘查、做、改、核、协、出’6个动作,而且可以在同一个智能工具中实现。”何宛余表示,过去由于没有一款软件能够同时实现上述6个动作,很多设计师要周旋于多个不同功能的软件中,存在工作效率低、多方协作不便、方案优选困难等问题。而新的工作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师的工作效率与产出质量,更能从“数据-模型-规则”的信息联动优势上协助项目各方进行更好的协作。 内容的表达与实现需要技术赋能 “内容是人脑海里的创作,它的表达与实现需要技术赋能,需要借助工具实现。没有技术支撑,任何内容都只是拘泥于个体脑海中的想象。”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与云端平台,通过嵌套在平台内部的全国多地底层建筑规范,建筑师可以自动查询了解基地周边信息,并借助机器自动生成的图纸与自动反馈机制,准确知悉设计问题,以此修改现有方案、制定最优设计方案。 何宛余表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模拟城市空间与未来运行状态,“像日照、交通状况、景观视野、周边噪音、通风性能等多项指标,都可以在设计前期得到数据化呈现,这单凭人力就无法做到。” “内容与科技的创新融合,在于如何借助科技呈现内容,并拓宽自我想象空间。由此,让建筑师从繁杂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将更多精力投入需要人类智慧的领域。”何宛余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科技赋能并非替代人力,而是增强人力。同时,内容与科技产业的创新融合,也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待其茁壮成长。
“万物皆内容”打开内容科技广阔空间 在全媒体时代,技术创新正在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驱动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逐渐被嵌入到传统媒体的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等业务流程。从智能创作、智能审核、智能编目,到基于大数据、云服务的协作共享,再到实现物理资产到数字化内容的转化……内容科技的应用场景,在传媒产业中纷纷落地、开花结果。 科技改写内容生态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在现阶段的融媒建设中,媒资管理已经成为平台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与科技的融合,不仅能为内容生产、分发等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也为媒资管理、数据分析提供了支撑。 “在新闻策、采、编、发过程中,内容科技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应用正在不断落地、转化。”在第二届中国内容科技创业大赛期间,参赛企业钛氪科技CEO随礼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传统媒资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能够在扩大内容素材读取、识别量的前提下,对内容信息进行智能化辅助生成、全程审核。 在内容生产、传播的过程中,基于人工智能的媒资系统能够对文字、图片、音视频媒体资料等进行智能编目、智能创作;基于云服务,能够实现内容的互通共享、协同作业,一键分享到PC、手机等终端,进行浏览、审核、批注;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转变…… 随礼认为,基于内容科技的智能媒资系统正在打通媒体内容生产的各个流程,通过多终端、多形态内容采集,从移动采编、媒资管理到在线视频快编、直播剪辑进行生产流程再造,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减少内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潜藏风险。 内容是科技应用的载体 “万物皆可内容化。” 在随礼看来,能够依靠科技手段物理介质的信息进行结构化的,都可以通过技术加人工的手段转化为内容,这就是一个数字化的过程。 比如一张黑胶唱片,通过科技的手段,黑胶唱片可以进行数字化翻录,这使得存储着珍稀音像的实体唱片变成了数据资产,更加便于携带、传播,就能让更多人看到、听到。这种采用科技手段将黑胶唱片智能化、互联网化的过程通过传播的方式扩大了唱片本身的价值。也使得科技在内容方面的发挥空间和市场前景充满无限的想像。 “对于内容科技产业来说,依然秉持着‘内容为王’的理念。内容是科技应用和成果转化的载体,没有内容,科技也就没有用武之地。”随礼认为,内容科技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科技要以围绕业务场景、解决业务问题为根本出发点来赋能内容产业,通过实际的应用场景去不断打磨和优化,用技术的创新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信息茧房”现象,基于大数据的算法推荐虽然提高了内容推送的精准度和兴趣的匹配度,同时,也容易将读者困在同质化内容中,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解决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这些‘副作用’,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开发出新的技术手段或业务策略来加以抗衡。”随礼说。 资本与技术驱动内容科技创新 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资本+技术”推动下,越来愈多的创业者涌入这一赛道,推动着内容科技产业创新发展。 “未来,诸如旅游、文化等传统行业有大量珍贵的内容资料,需要进行数字化。一旦数字化之后,这些内容就可以智能化、互联化、平台化,整个内容科技的市场一下就打开了。”随礼表示,内容科技产业存在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意味着挑战和机遇。 在他看来,内容科技行业还存在着技术和应用场景之间断层,要有技术人才和机制去打通这个环节,把新技术真正应用到场景中去。同时,随着内容科技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为支撑,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随礼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依靠一支懂内容又懂互联网的技术团队,“目前我们有100多名员工,接近80%都是产品和技术研发人员,主攻方向是新闻大数据、智能创作等产品。”同时,资本的加持也推动着内容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创业者来说,能够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将会在发展速度、企业规模、人才储备、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而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空间和成熟的商业模式,则是吸引资本方的关键。 谈到本届中国内容科技创业大赛,随礼表示:“比赛为内容科技行业搭建了交流和竞技的平台,凝聚了整个行业最新的发展成果,指引创业者明确发展方向。”
内容与科技互相促进 赋能内容风控行业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娱乐、教育、医疗等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纷纷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产业也呈现出“井喷”的态势。 进入5G时代,互联网的入口将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意味着将来内容分发的场景会变得无比丰富,对内容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而内容创作的门槛在不断降低,如何把控内容的风险,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内容风控产业正成为一种“基础实施需求” “当越来越多高价值的业务放到网上,在线化去执行的时候,产生的内容非常巨大,而黑产也就越来越多。所以对于内容风控来说,就像买云服务或者买水、买电一样,变成类似基础设施服务一样的需求。” 数美科技CTO梁堃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内容生产通常都集中在一些媒体或者创作平台,而如今几乎每一个有手机的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将产生海量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内容是否合规、是否足够安全,这些问题就变得非常凸显。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先后开展了网络恶意营销账号集中整治、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及网络环境治理、遏阻“祖安文化”、整治网络“有偿删帖”“软色情”传播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事实上,国内各大主流的网络平台,都曾因为内容风控问题而被约谈、被下架、被大量封号,甚至面临生死考验。 梁堃说,政府在推动“互联网+”和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像衣食住行,教育、金融、医疗等这些传统行业,都在做自己的业务的在线化,都在用这种新的互联网的形式来提供自己的服务。“包括做直播、做APP,这些都是跟互联网公司一模一样的。所以我们判断,未来这些基于互联网的传统业务将会产生海量的内容。这里面就存在一个很大的痛点,就是如何保证内容的合规和安全。” 梁堃表示,目前行业已经意识到,内容风控对业务而言正在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后面的投入和需求会持续地变大,会持续地变成每一个行业的刚需。 “内容科技”赋能内容风控行业 “内容科技”主要是指对内容产品的供给与消费链条、内容产业的组织与分工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各种新兴技术,以及由这些技术所催生的新业态、新应用、新服务。 梁堃认为,“内容科技”在内容风控领域以及数据安全、隐私问题等方面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在2020年第二届中国内容科技创业大赛上,来自数美科技的“天净——全栈式智能内容识别系统”能够做到对色情、涉政、毒品、辱骂、暴力等300多个违规标签的抓取和分级,通过语义分析判别同一信息在不同语境中是否违规,甚至对经过处理后的变声进行识别,排除音频中的噪音,提高内容识别的准确率,其中语音识别正确率可高达90%以上。 “比如要识别一张照片是不是暴恐图片,会同时并行四种模型。首先是图像场景的分类模型,识别有没有血腥或者行刑这样的暴恐元素;第二种就是对暴恐敏感人物的人脸检测模型;第三组模型是标志的识别,比如国外的蓝鲸游戏标志就会在这个模型中被捕捉到;最后会通过第四组模型对文本中的违规信息进行检测与识别。” “内容科技”在内容风控行业的应用,能从内容识别到行为识别的全流程违规审查,为客户提供全栈式的智能内容安全解决方案。比如说网络广告黑产,不仅仅从内容层面去识别它的风险,同时也会从账号的行为层面去识别它是不是一个黑产团伙里面的成员,去辅助甄别涉黄、涉赌等违规内容。 内容与科技互相促进、相互赋能 “内容和科技永远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梁堃认为,从技术层面来说,正是内容理解动机的存在助推着科技的进步。“海量的内容信息下,人工检索的成本巨大,使用技术以更好的理解内容是现阶段我们在做的事。通过技术辅助内容生成甚至创作内容,是下阶段科技发展的目标。” 在他看来,但仅靠科技生成的内容一定是冷冰冰的,所以需要内容行业从业者们把科技作为一种工具大胆的使用。简单模版化内容的生成可以靠技术手段来做,情感、艺术类等创造性的内容仍需要人工完成。 “未来有多少内容,决定了内容科技的市场和前景;生成的内容质量,也会决定内容科技企业在市场的位置。”梁堃表示,目前科技对内容产业的理解深度还不够,同时还存在内容的隐私及版权问题,“这是内容科技行业的两大挑战,但机会也跟着挑战”。 一种更好的内容理解方案,就意味着一种巨大的竞争优势。梁堃认为,中国内容科技创业大赛是内容科技企业展示自身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一个舞台,也是给创业者提供了一个竞技交流的机会,能够让创业者去发现新的技术,发现新的机遇。
MR混合现实技术推动文化消费新体验 走进商场,我们不仅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看到整个商场的数字空间信息,通过线上游戏积分兑换心仪好物;走进博物馆,我们不仅看到历史悠久的文物,还可以通过数字空间信息近距离“触摸”文物的细节;走进名胜古迹,我们不仅感受景区的风光和人潮,还可以在数字空间里“回到当年”体验一把“穿越”的感觉……这些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在因MR(Mix Reality)混合现实技术的突破,一步步成为购物、旅游的日常。 混合现实技术让文化“活”起来 “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混合现实技术通过在现实场景内容,呈现虚拟场景信息,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 在第二届中国内容科技创业大赛期间,参赛企业悉见科技CEO刘怀洋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与线上线下等内容场景的融合,MR混合现实技术正在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当混合现实技术与文旅、历史、商业街区、智慧城市及线上游戏、直播、视频、社交等内容场景结合起来,不仅为实体内容提供了MR数字孪生信息引擎、导航导览、空间互娱交互服务,还能为内容场景打造出虚实融合的空间。 “MR混合现实技术主要可以应用在城市功能、商业内容性质以及文化传播三大方面。悉见科技正在通过‘内容科技’的手段对文化传播进行行业升级,做成经典的科技和文创内容相结合的产品,让用户在虚拟和现实世界中可以同时获得不同的体验,让文化‘活’起来。”刘怀洋说。 新技术推动信息消费的新体验 “空间互联网是在现实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显示数字信息,实现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交互。” 在PC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量以一维方式分发,用户基于门户网站、超链接、搜索等方式消费信息;而后3G、4G出现,二维信息流量分发时代到来,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消费视频和个性化推荐的信息;当下,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落地应用,三维信息流量分发的空间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数字与虚拟场景相融合,为用户提供基于视觉算法、MR地图等内容科技的全新消费体验。 刘怀洋认为,目前的AR眼镜、MR地图是空间互联网的基础。AR眼镜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媒介,MR地图则是构建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镜像,将线下内容场景数字化,供游戏、社交等内容应用服务商使用。 本届中国内容科技创业大赛上,悉见科技将展示基于三维信息内容媒介的“爻盶Eonivars全平台MR数字孪生云引擎”项目,通过MR交互与空间信息检索引擎等技术手段,为智慧城市、智慧商业、智慧文旅、智慧互娱等内容场景赋能,建设MR数字孪生商业文娱的内容场景。 内容科技需要长期价值的认可 2016年,刘怀洋创办悉见科技时,正值AR和VR创业的热潮,但当时投入到空间地图等底层架构技术领域的创业者和资本却相对较少。在刘怀洋看来,技术的发展以及技术与内容等产业的跨界融合,需要有长期价值的认可和短期的容忍度,不能高估当下,而低估了长期的发展。“内容科技”可以看作是一种“信息价值的提示”,内容与科技的互相赋能可以应用在城市功能、商业性质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 例如,悉见正和某大项赛事组委会沟通合作方案:前来观赛的用户只需下载一个APP,打开手机摄像头,面前就会蹦出奥运会吉祥物,吉祥物可以使用多语种带领用户到不同的地方,把现场的比赛情况乃至国家的文化内容以交互的形式呈现出来。没有亲临现场观众也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其他设备远程进行实时共生的内容体验。 “与传统商业、文旅景区导航导览相比,我们更注重放大用户体验的价值,这首先需要强大的内容创作能力。”刘怀洋认为,MR数字孪生城市空间信息引擎,相当于“发动机”,接下来还需要有“轮子”和“车壳”,也就是需要走向内容和现实场景,进行赋能。 “内容科技创业大赛为内容科技领域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大赛增强与文化消费产业、企业的交流合作,赋能线下场景;同时,也希望能够吸引内容创作者到悉见的平台上创造开发内容,把‘车壳’造起来,做成科技和经典内容相结合的产品。”刘怀洋说。
新技术要深入内容产业细分场景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文字、图像、视频等内容以各种形式在网络空间“百花齐放”。然而,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与内容产业的深度融合,在给社会创造福祉的同时,也为传播制造假新闻、色情信息、诈骗等不法行为提供了便利。 技术赋能内容“安全生产”“智能生产” 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从早期的“P图”到“变声”,再到如今备受争议的视频“换脸”,随着手机运算能力的进步和软件发展,这些技术门槛大大降低。尤其是,当下流行的AI“换脸”技术,其背后的种种安全隐患,频频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话题,甚至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 2019年6月,以换脸技术为卖点的DeepFake(深度伪造)被恶意使用,促使美国提出《2019年深度伪造报告法案》(Deepfakes Report Act of 2019),要求评估深度伪造技术的安全风险。该法案中,“数字内容伪造”被定义为,使用新兴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来制造或操纵音频、视觉或文本内容,意图产生误导的效果。 2019年12月,德国联邦政府在答复国会议员质询时表示:“人工智能视频‘换脸’技术会从根本上削弱公众对录音和录像真实性的信任感,因此也会降低公共信息可信度。这种技术一旦被用于操纵舆论,将给社会和政治带来巨大风险。” “是否产生误导是数字伪造内容关键的判断标准。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如果用来生成虚拟主播、美化图片等应用是值得鼓励的,但如果用来制造虚假信息,伪造票据等误导消费者,则是不被允许的。”在第二届中国内容科技创业大赛期间,参赛企业中科睿鉴CEO曹娟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说。她认为,数字内容伪造不仅仅是技术论问题,也是社会学问题。 2013年,曹娟和她的团队开始研究社交媒体新闻的可信度认证及虚假新闻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创了多模态融合的网络谣言检测方法,并研发了国内人工智能虚假新闻认证系统“睿鉴AI识谣”,并成功应用在各监管机构、媒体平台。 来源 | 睿鉴AI小程序 在曹娟看来,基于内容科技的数字伪造检测技术,可以概括为内容的“安全生产”和“智能生产”。安全生产,即将数字伪造内容检测赋能到内容生产的应用场景中,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并能迅速检测出数字内容是否存在合成、侵权等情况;智能生产,即为媒体与企业提供新闻质量评估和AI生成标题服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媒体与企业提升数字内容产出的质量与效率。 “内容科技”需要深入到一线应用 “做技术别高高在上,必须深入到一线应用场景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 曹娟认为,只有将技术与内容场景特点进行深度融合,对内容产业的各种应用场景进行细分,才能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从而形成技术“门槛”和行业标准。 一张高分辨率、未经过压缩的图片和一张低分辨率、经过多次压缩的图片,内容篡改的方式不同,检测的方法也需相应变化。 在数字伪内容检测领域,没有一把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传统的内容风控系统面对现有的数字伪造内容常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这也对数字伪造内容检测的经验层、数据层、算法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中科睿鉴的伪造图像视频检测系统可以在无需原图的情况下检测图片或视频的多种篡改类型和篡改位置,特定真实应用数据上检测准确率高达90%。 曹娟认为,内容产业在生产、传播过程中,有着复杂而多样的动态变化,科技赋能内容场景的过程,也是满足内容产业多样化需求的过程。 同时,内容科技的发展也需要紧跟新兴技术发展的脚步。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运用新兴技术为传统媒体储备的海量内容资源赋能,既是媒体亟需解决的痛点,也是内容科技持续发力的方向。
文化产业激活老旧厂房经济的“北京经验” 北京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城市的有机更新,释放了大量的老旧厂房的资源。由老旧厂房资源改造成的文化产业园区也记录了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也让城市显得更加生机盎然。7月22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做客人民网,分享了文化产业激活老旧厂房经济的“北京经验”。 视频:北京市文促中心主任梅松接受人民网专访 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厂房变身文化产业园区 在798艺术区旁边,相连的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有出名的火车头广场; 在国贸,这个最繁华的地段,有个最时尚的文化产业园区“郎园”,里面还可以听昆曲; 在太阳宫,有觽堂文化艺术园,这是一个批发市场改造的一万多平米的艺术园区; 在海淀,很有名的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文化、科技相融合,里面有顶级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做芯片设计的,也有顶级的文化企业…… 在北京有一批很熟悉的文化地标,都是老旧厂房改造的。梅松介绍,北京现有老旧厂房资源体量很大,改造的文化产业园区具有大而全、小而美、特而专等特点。 为什么要推动老旧厂房经济?梅松认为,大量的老旧厂房资源,从城市角度来讲,如果不利用、不发展,就会成为存量资源,甚至成为城市繁荣背后的小伤疤、小疮口。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委市政府力推老旧厂房拓展为文化空间,让老旧厂房经济成为城市更新和发展的有机载体。 据介绍,截止到2019年10月,北京市各个区共梳理出老旧厂房资源774处,占地面积3227万平方米。其中在城六区老旧厂房有248处,占地面积达1943万平方米。 “文化空间是两个概念,既有可能是改造成文化产业园区,也有可能改造成文化设施,比如剧场、影院、实体书店,还有体育设施,这也都是文化空间。” 梅松认为,在推进老旧厂房改造过程中,既保留城市的工业文明的印记,又体现了新时代的文化元素。这需要保持两个原则:一是调性不能变,不能改变它的特色、它的工业遗存以及基本的建筑机理和外貌;二是允许增加文化内容、时尚元素。 “北京门头沟有一处生产琉璃瓦的地方,民国之前的窑,解放后的窑都有,已经列为区级文物。对这种老的琉璃瓦烧窑遗址是必须保留的。可以在旁边再做一个琉璃瓦的窑烧这些特色的东西作为旅游和文化产业园区改造,向社会来呈现出来。” 顶层设计,老旧厂房改造的“北京经验” “北京市已经做了政策上的顶层设计,推动老旧厂房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鼓励各级领导干部敢于作为、敢于担责,把文件执行到位、落实到位。” 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与此同时,在推进老旧厂房改造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老旧厂房怎么改?如何简政放权? 2017年12月31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53号文件《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首先是保护利用,第二是拓展文化空间。同时,针对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北京陆续出台了实施操作细则、项目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 梅松认为,北京的53号文件能在全国同行引起热烈的反响,首先是解决了用地属性的问题。老旧厂房大部分是工业用地,做文化产业,与原有工业用地属性不符。北京怎么解决问题呢?只要你是用于文化空间的改造利用,把用地的属性和用途适当分离,这是一种创新。 第二是有一个五年的过渡期。老旧厂房改造文化园、文化空间,如果走招投标的程序,走用地属性变更程序,那是极其复杂。设过渡期,五年以内免去这些程序,五年后,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谁用这块地优先给谁。53号文件化解了这个难题。同时,该文件还解决了园区入住企业的注册登记、消防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梅松介绍,实际上北京老旧厂房改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老旧厂房,二是老旧商业设施,三是老旧办公用房,都在政策范围内。在改造过程中,针对不同年代、不同属性的厂房应该因地制宜、因厂而定。同时,要事先做好规划设计、创意策划,而不能仅仅是单纯把老旧厂房拿过来,装修一下对外出租。 “好的案例,像北京朝阳区的铜牛电影产业园,是原北京铜牛京纺物资有限公司库房改的。仓库怎么变成电影产业园呢?他们就和北京电影学院合作,打造导演、策划、舞美、后期一条龙的电影产业园区,而且是主旋律电影产业园区。定位很准,在全国很有名。” 双重效益,文创赋能老旧厂房经济 “利用老旧厂房搞文创,不是仅用赚钱多少来衡量,其实这本身就是城市更新与繁荣的要求。” 有人说老旧厂房转化成文化产业园区,它的附加值变低,不如转成科技园。梅松表示,首先推动老旧厂房改造是城市更新与繁荣的要求,也是一种减量或者留白。文化产业园区及配套建设,不是我们要疏解的对象,是减量和留白,是不能以赚钱多少来衡量。第二还是要因地制宜,要和当地的规划条件和区域空间条件相适应。比如海淀区,有很多老旧厂房就变为科技园区,这是很典型的。但是在朝阳,更多老旧厂房改造为文化产业区,因为朝阳的文化传媒企业特别多。 事实上,文化产业兼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梅松认为,老旧厂房改造园区效益也是很高的,一个是社会效益,一个是经济效益,而且做文化产业、文化园区,首先要考虑社会效益。老百姓的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有载体,需要有空间,园区就要提供,这就是社会效益。同时,也不能小看它的经济效益。从对首批33家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的统计来看,2018年33家园区内文化企业的地均产出是每平米6.96万元,每平方米的税收贡献是5500元,文化产业园区的劳均产出是200.44万元,收入产出水平和北京金融业相近。 文化产业正在让老厂房融入新城市。 一说老旧厂房,我们理解就是工业大院,铁门一锁,高墙一围,老百姓也进不去,其他相应的文化空间元素也进不去。 实际上,你要去798走一走,一般人分不出哪个是798哪个是751。它的特点是两个老旧厂房大院全部打通了,所有空间都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已经成为一些时尚青年的打卡地。 “它就是典型的工业空间的再开发、再利用,而且751还有一个特点,751是时尚设计,一边是动力车间,还在生产运行。” 751以前是能源动力厂房(煤气厂),目前还在照常运行。一边是很强的工业能源,一边是很玄幻的文化创意设计;一边是蓝领工人穿着工装制服上班,一边是时尚模特走秀。老旧厂房通过文化产业园区改造,和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 “要预留增加成实体书店,增加或改造小剧场、小剧院或者小影院,增加和改造小的美术馆等展示空间。”梅松介绍,对老旧厂房改造为文化产业园区,如果要申报市一级的文化产业园区,这是一个硬件要求。所以,很多老旧厂房改造同时,配置公共文化空间,为市民、游客提供服务。 “既保留城市的工业文明的印记,又体现了新时代的文化元素。老旧厂房经济,承载着北京城市更新和文化复兴的重任,通过工业留给我们文化的遗产,让首都成为文化复兴之地。”
创业故事|田海博:用年轻人的方式致敬非遗 “选择了‘榫卯’也是自己的一个愿景,希望让世界知道这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门技艺。” 田海博刚毕业时也曾在一家国企工作,工作安稳,也没有什么压力,然而他却放弃生活舒适,辞职创业去做一款关于木匠的游戏。 辞职创业,不是因为不想上班 “选择决定辞职和朋友一起创业,不是因为不想上班,而是不想放弃对未来的憧憬。”田海博说,他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让自己后悔,将来可以骄傲的讲给孩子听。 “我们这代人是跟着游戏长大的,没上学的时候就接触了游戏,当时觉得太神奇了!真的就是一路陪着我们长大的。”田海博说,自己从小就幻想长大后要从事和游戏相关的行业。选择做《匠木》这款游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他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 “在国外留学时,有一次去餐厅吃饭排队等位,旁边一个欧洲人很友好地跟我打招呼,问我是不是日本人?我说不是。又问我是不是韩国人?我说不是。然后他就转身走了。当时我心里很气愤,后来想想,或许是他们对中国的认知有限,找不到话题。那时心里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为什么开发一款榫卯游戏? 田海博带领团队开发的是一款关于“榫卯结构“的游戏。榫卯,被誉为藏在木头里的灵魂,它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核心。 “当年我在瑞士看到了一座很震撼的媒体大厦,整栋以‘中国榫卯工艺’实现的木结构建筑,确是由日本设计师设计完成的。当时我心里很矛盾,既震撼于巧夺天工的工艺,又遗憾于这个源于中国的传统工艺却不是出于中国设计师之手。” 同时也是基于对游戏的偏爱,他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达成心里的那个愿望,通过游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也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 做文化就像做教育,不能误人子弟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发展,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在一次活动中,当时的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说的一句话,让田海博至今铭记于心:做文化就像做教育一样,不能误人子弟。“现在这句话已经成了我们公司的座右铭,时刻提醒我们,要做好文化,要怀揣使命感,要如履薄冰,抱着敬畏心去做这件事。”他说。 “我觉得传统文化就像土特产,需要跟着时代与时俱进,总是固步自封或者是停留在过去,将会被时代淘汰。”田海博认为,虽然国家一直倡导文化自信,但是对于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很难去接受一个距离现实生活很遥远的事物。传统文化需要跟上这个时代,跟着时代一起发展。如今,汉服越来越多的被年轻人接受,故宫成了“网红”,都是在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求变。同时,这也是一个自我认同的过程,相信这是个好的趋势。 识别小程序码,体验非遗小游戏。
邓中翰委员:加快制定新基建投资管理办法 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新基建是推动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而数字基建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向数字基础设施转型,是新时代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今年两会,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新基建应该怎么建?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 “新基建主要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领域,本质上都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也就是数字基建。”邓中翰表示,与传统基建的“铁公基”相比,数字基建内涵更加丰富,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将为新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社会投资是主体。有报道称,未来三年新一轮的48项重大项目总投资大概2700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资600亿元左右,其余2100亿元都是社会投资。如何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到“新基建”变成非常重要而且突出的问题。 对此,邓中翰在一份有关“新基建”的两会提案中表示,“建议国家加快制定新基建投资管理办法,包括相关领域的范围认定、投资规则、扶持政策等。” 数字基建不仅能在短期内提振经济,更能长期推动经济、社会、国家可持续发展。由此催生的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将变革工业、农业、医疗、教育、国防、交通、金融等众多领域的运作模式,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利用自主的人工智能芯片,在监控设备前端进行边缘计算,在实现智能识别、自动报警,提升侦查指挥效率的同时,大大减轻网络传输的带宽压力和大数据中心的计算负担。”邓中翰认为,我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自主产业将受益于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投资发展,同时也将反作用于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的优化升级。 同时,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自主产业还关系到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信息安全。自2018年11月1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35114-2017)正式实施以来,雪亮工程、智慧城市等涉及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工程,有了规范前端视频监控设备安全接入大数据中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支持国家权威部门颁布的加密和认证算法,保障了所有用户和设备的实体身份真实,保障了信令来源的可靠、不被破坏,视频全程加密保障了视频数据安全、不被窃取。 他建议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列入“新基建”相关领域,推动全国各省区市加快推进符合GB35114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自主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升级,促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自主产业快速发展。
陈晓红委员:加速标准化战略 完善创新型人才培育 “新基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义重大。发力新基建将为数字经济时代打下重要的硬件和软件基础,支撑引领我国‘拳头’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疫情带来的线上消费、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体现出发展新基建的重要意义。” 今年新基建首次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新基建应该怎么建?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校长陈晓红。 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新基建”更是掀起发展的新浪潮,标准对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5G、芯片、区块链等一些关键领域的标准,不仅事关话语权、规则权和创新权,更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我国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年,‘标龄’高出德、美、英、日等国。”陈晓红委员认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仍面临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标准制定进度较慢、标准缺乏统一协调、国际标准贡献率不高等问题。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国际标准化贡献率已位居世界第五,但在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有效专利数不足,标准化贡献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陈晓红认为,当务之急应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她在今年两会提案中建议,通过加快组建数字经济标准研制“先锋队”、形成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示范点”、打造数字经济标准化“共同体”等措施,推动我国成为数字经济标准研制“领跑者”,走出一条标准化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后疫情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城市治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成为当前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有力工具。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一些城市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不足,对于充分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市域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危机治理能力是一个重要契机。”陈晓红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公共危机治理方面的应用,还存在量不大、质不高、效不显、不愿用、不会用、不敢用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在公共危机治理事件中数据共享开放不够、数据支撑相对薄弱、相关技术与系统平台支持不足、相应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数据隐私泄露问题多发等。 陈晓红建议,加强市域公共危机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积极布局前沿信息技术,做好大数据、5G、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型信息技术的系统架构,探索新型信息技术在市域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应用模式;完善应急数据采集与共享机制,明确应急数据对接权责,确保应急数据质量和使用效果。 同时,她还建议补全市域应急硬实力。在新基建的浪潮下,加快推进市域公共危机信息前瞻性终端设备建设,包括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基础设备的建设,拓展市域公共危机管理信息化的“神经末梢”系统,为市域公共危机的监测、预警和实时应急指挥等提供更直观的支撑,为大数据采集、智能分析与处理提供基础保障。 完善创新型人才培育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新基建需要对新技术掌握、创新思维能力更强的复合型人才,对于知识结构、内涵等方面的要求,与老基建比会更高。” 近日发布的一份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新基建人才缺口,预计年底将达到417万人。与传统基建或传统产业相比,新基建及新经济对土地、能源等资源的依赖性下降,而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如何为“新基建”补上人才短板成为当务之急。 对此,陈晓红认为,应在现有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科技创新型人才、高新技术企业两个重要创新主体给予政策支持,积极推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她建议,立足重大应用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在部分省市试点创新工程师培育工程,为科技企业和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具备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定期认证培训,提升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等科研人员的创新水平;积极推进“创新工程师”“创新培训师”“创新咨询师”资格认证纳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同时,她还建议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条件,将企业具备认证的“创新工程师”作为国家或省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之一。进一步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力度,落实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有关政策,强化科技工作和财政金融工作相关工作的衔接,多方位加强科技投入。
环保PPP的风险与转机 网上查不到李淳的任何新闻报道。 但“低调”的他早是一名投资界“老兵”。在上世纪90年代,他在日本一家公司做投资总经理,那时他在中国每年投下1-2亿美元资金,投资企业达五六十家。 李淳坚称自己是环保投资“新兵”,在李淳看来,部分环保PPP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依靠资金的杠杆作用以小博大,不惜成本拓展市场等行为。 在商海投资沉浮多年,他得出的结论是,傲立潮头的头部私募机构都有一个共性,即坚守价值投资。 一 半年前,李淳的名片变成了中关村青山绿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青山绿水基金)执行总裁。 公开资料显示,中关村青山绿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16年成立,由北京海德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控中科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主投领域是市场化债转股、不良资产管理和环保领域。 2015年-2017年间,PPP模式在环保业兴起,企业订单加速,大量环保业务打包为PPP项目。经过两年时间的飞速发展,进入2018年,部分环保企业危机浮现。 李淳曾遇到一个城市投资环保项目,成本大概20亿,加上利润,23到25亿才是合理价位。但为把合同拿下来,有些企业报价刚到20亿,甚至亏点也干,不惜成本扩张,迅速占领市场。但这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抗风险能力非常弱。 “环保的市场潜力很大。”李淳说,不止大江大河,不止某个工业污染,环保业既是国家大环境基本治理内容,也有牵涉老百姓身心健康、生活品质等方面的高科技项目。 环保产业刮起热潮并非偶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三个阶段目标: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在李淳看来,从国家宏观政策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个阶段目标,既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也为环保产业指明了各阶段的重点任务。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旨在鼓励和促进环保产业的政策,势必为生态环保和城市升级领域的增长铸就长期坚实的价值驱动力量。 李淳说,从资源禀赋上来看,青山绿水基金管理公司股东为北京市国资委下属国有环保领域的领先企业,在环保领域深耕多年,在环保行业以及行业内多个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 李淳还称,在股东资源禀赋上,其公司在生态环保和城市升级发展领域的价值投资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该项优势可为公司在基金投资业务方面提供丰富的资源与技术支持。 “一家优秀私募投资机构的基本使命,是把握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脉搏,将自身的使命与坚守,融入到国家产业发展和社会价值创造的历史大潮之中。”李淳说。 二 在李淳看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去杠杆背景下,本轮债转股更加市场化,在实施主体、实施方式及实施原则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自2016年起,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陆续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股权的指导意见》《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目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市场化债转股工作的支持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发挥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推进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相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支持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除政府外的其他出资人申请发行企业债券,通过基金投入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有效拓宽市场化债转股筹资渠道。 该通知还称,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各出资方应当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明确约定收益分配和亏损分担方式。针对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普遍存在的投资期限较长、收益较低、不确定性高情况,政府出资部分可以适当让利,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的积极性。 李淳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度增加,企业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如果实施市场化债转股标的企业筛选不当,就会给基金财产带来较大风险。 那么又该如何筛选企业?李淳认为,首先,重点选择因行业周期性的波动而产生暂时性困难的企业,这些企业基本面扎实,未来有很大希望实现逆转。其次,重点关注那些成长型高负债企业,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成长型企业,这些企业在行业内的特定领域具有核心竞争优势,企业已初具基础且随着资金和资源的注入,未来高速成长可期。再次,选择当地政府支持且与当地社会民生戚戚相关的企业,由于其业务特殊性质,应该纳入目标企业。此外,应避免不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企业以及应被市场淘汰的企业。 李淳还认为,对转股企业的资金运用应与公司治理一并设计相应投后管理机制,确保资金用于转股企业降低债务杠杆,增强主业活力。另外,改善公司治理,激发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协调行业资源与技术,提升企业创新与盈利能力。 三 在李淳看来,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显现、去杠杆和市场化债转股的启动,新一轮不良资产投资的机会正在到来。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中显示,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过半受访者认为,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将出现“双升”态势。 李淳认为,中国民营企业扩张迅速,投资过多,而且太快,从而达到抢占市场为目的,以致不良资产增幅很大。 “不良资产并非是不好的资产。”李淳说,一部分企业的主业前景良好,因周期性或短期经营现金流周转困难导致债务违约。有些重资产企业,如果其盈利能力突出,发展偏向于良性,那么在好的估值下,他们还可以进行投资。很多非常优秀的资产和公司,发展过于激进,出现资金链条的紧绷甚至是断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没有优点,只要给他们提供一点动力,仍然能够成为非常优秀的资产,同时也能为自己带来优良现金流。 “不良资产的背后还蕴含着较大挖掘价值。”李淳说,一部分企业的主业前景良好,因周期性或短期经营现金流周转困难导致债务违约,这可以通过引入增量资金对其负债结构进行重整,盘活企业经营症结,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与竞争能力,实现价值增值。 在李淳看来,当前投资者逆周期“抄底”操作意愿增加,公司接收不良资产后,可以通过投资方法,对不良资产进行包装,然后再投入到市场当中去。 李淳表示,部分企业在对外融资时将自身的特定资产等做了抵押,抵押率预留较充足的安全边际,外部融资形成不良后,这部分资产(其中不乏优质资产)大多被债权人申请冻结。债权人通过司法途径执行抵押的特定资产时,不良资产并购基金介入可以迅速恢复这部分资产的流动性,在加速不良清收的同时,以低价盘活优质资产。 “大力发展不良资产并购基金,以市场化基金为载体,优化资源配置模式,盘活问题资产,救助危机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作为国企背景的私募基金,李淳说,青山绿水基金的股东单位是国企和环保类领军人物,有些环保企业陷入暴雷和接近暴雷的困境,他们会谨慎调研,分析这些公司困难,通过不良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让这些企业起死回生。
加速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建立人工智能核心堡垒 人民网厦门8月9日电 由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指导,人民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主办,人民网人工智能研究院承办,猎豹移动协办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8月9日在厦门召开。会后,猎豹移动副总裁崔颖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技术并不是当下人工智能行业真正的核心壁垒,在未来,整个人工智能产业会以技术为基础,针对不同场景,产生 “真有用”的产品,从而实现人工智能在特定场景下的真正落地。 降低壁垒,加速应用 崔颖认为,人工智能如今体现出的特殊性,主要源于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格格不入。到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被大量技术工作者应用的基础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落地,技术壁垒将逐步降低,最终实现场景和技术的有效集合。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在教育、医疗、养老、司法、家居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智能教育、智慧政务、智慧城市等产业逐步产生作用,同时,服务机器人、快递分拣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技术也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 比如,商场接待服务员的态度可能会随服务频次和劳累程度变化,但机器人却能够做到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并且态度始终如一,另一方面服务机器人所沉淀的数据也能帮助管理机构实现决策。结合商场的场景和体验感,这一领域的效率将得到显著提高。 服务机器人技术没有真正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真正对场景的理解。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只完成了“感知力”,只能够识别人脸、语音唤醒、语音合成、语义理解,本质上缺乏场景理解和落地能力。这既是行业当下遇到的困难,也是未来改进的方向。 越来越多的场景“AI 化”后,原有技术架构暴露出的不适应性,是人工智能领域没有出现好产品的原因。这类缺陷的出现倒逼人工智能企业更新底层技术方案。 崔颖提醒,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的日渐成熟功不可没,但如果将注意力过多放在算法上,最终将舍本逐末。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海量数据的支撑,数据训练量同样影响算法实现的成熟度,这些都体现了行业不足。 流量突增,应用广泛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将快速增长至170亿美元,平均增速达27.9%。 根据IDC报告,具有机器人3.0特征的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有望在2027年达到1.6万亿人民币以上规模。2030年,中国或将成为劳动力缺口大国,崔颖表示这些将成为猎豹移动的发展机遇。 据崔颖介绍,2016年,猎豹移动提出“All in AI”战略,投资智能服务机器人公司猎户星空。之后,猎豹移动携手猎户星空开创了机器人生态,搭建行业唯一的全链条AI技术并推出软硬一体化的AI机器人终端,以机器人智能解决方案服务行业场景,打造商业大脑支撑商业决策等,其中全链条AI技术集合了芯片+算法、全感知视觉识别、语音全链条技术、麦克风阵列、七轴消费级机械臂和室内自主导航平台等技术。 她还介绍,2019年,猎豹移动实现机器人业务商业闭环。在AI To B产品上,本季度猎豹移动专注在行业场景中打磨旗下智能服务机器人“豹小秘”的实际应用,实现30%的复购成绩。搭载猎豹移动智能解决方案的“豹小秘”已广泛落地到图书馆、博物馆、政务大厅、酒店、银行、法院律所、派出所、医疗场所、学校、商场、连锁超市等20余个场景,不断提供智能导览、智能导购、智能政务、智能会务等服务,平均每日语音交互接待频次高达 30 万次,远远高于行业水平。通过直客、渠道销售等,“豹小秘”已获得了数百家客户。 崔颖透露,今年以来,猎豹移动携手猎户星空打造AI垂直一体化,将全链条AI技术赋能给更多的合作伙伴,涉及的领域包括公共服务、家电、酒店等,目前猎户语音OS技术已经分别应用在喜马拉雅音箱、小米音箱、小米电视、小米手机、美的音箱等。 崔颖还介绍了猎豹移动的AI To C业务,表示通过技术赋能的模式已完成技术闭环,产生了网红爆品,旗下小豹AI翻译棒已在出国社交、口语学习、商务社交三大核心场景落地应用。 崔颖分析,猎豹移动擅长工具打造,比如毒霸、Clean Master等爆款应用。工具外延拓展的目标是把工具变成真正能够深入到生活的产品,所以猎豹是要做一款能被社会大量使用的真正的机器人,融入人们生活的机器人。 抓住机遇,弯道超车 崔颖还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流量入口已被巨头占领,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随着AI技术以及服务机器人等终端的兴起,新的流量入口正在出现。 B端企业的改造升级是片巨大蓝海,所有涉及产业互联网的企业,均有可能拥有“弯道超车”的机会。拿暂未被BAT重兵布局的服务机器人领域来说,随着服务机器人在各个商业场景的落地应用,它就会犹如移动互联网时期的手机一样,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武器。一方面收获来自C端的海量流量,一方面沉淀大数据给B端企业,并基于此打造商业大脑,帮助商家效率的提升,获得企业端红利。 崔颖认为,人类正在经历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将所有物理环境数字化。物理世界数据化本质上就是让实体经济向互联网一样的有效率,未来人工智能将通过大数据积累和分析去有效的判断用户行为特点,并基于此打造商业大脑,帮助B端商家效率的提升,从而获得企业端红利。 她介绍,猎豹移动希望通过AI赋能实体经济场景,猎豹投资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公司猎户星空已经打造了全链条AI技术,通过重新组合AI技术模块,围绕语音、视觉、导航、麦克风、算法等AI技术,结合实际场景、产品需求,输出在数据驱动前提下,满足不同场景下适配和大规模部署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实体经济中场景和B端、C端产品的智能化升级,不远的未来,猎豹移动AI赋能策略还将继续拓展自身业务边界,坚持AI技术在实际场景和产品载体上的实用价值,逐步参与到包括G端、B端和C端在内“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产业互联网升级浪潮中。
梅松:文创产业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北京6月20日电(黄玲丽 实习生余婧瑶 王雅楠)6月20日下午,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做客人民网,与网友分享文创产业如何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 梅松介绍,文化产业或者说文化创意产业是北京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北京实行绿色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的比重和发展速度显著提高,今年一季度以来文化企业创造的收入是2700多亿,同比增长9%以上。 “好的影视作品、动漫游戏作品、网络文学作品、文博创意设计产品等等,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精神食粮和产品。”梅松分析,文化产业不仅创造经济效益,更多创造的是社会效益。 今年5月11日,2018北京文创大赛以热度排名第三的佳绩荣登人民网发布的“2018-2019中国文创二十大热点事件”榜单。今年是北京文化创意大赛开办的第四年,作为大赛的主办方,梅松表示,希望通过大赛这一公正、公开、公平的平台,遴选一批优秀的文创项目、优秀的文创人才,并对接丰厚资源给予支持。相比往年,今年的大赛在人民网的全程参与下,在新增的创业服务板块和媒体服务板块加持下,规模和质量得到提升,报名者非常踊跃,为助力文化创业领域的小微企业成长为“文化独角兽”提供着实实在在的支持和服务。 在谈及“文博文创”时,梅松十分赞赏“故宫文创”,他解释,“多一点北京文化内涵,多一点历史文化的元素,所以故宫很多产品一经推出就是爆款”。而针对文博产品千品一面、大同小异的问题,梅松认为,文博文创要打造精品,首先需要优秀的设计人才,但很多博物馆缺乏设计人才。对此,他建议通过市场化的机制,促进文博机构与大平台的合作,来挖掘人才,甄选优秀文博文创设计作品。
赛富投资阎焱:快乐并煎熬着的价值发现者 赛富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 (摄影:每日经济新闻韩阳) 从隶属于软银集团的赛富亚洲成为独立的赛富投资;管理着总规模近60亿人民币、40亿美金的投资基金;推动了不同时代的一大批知名企业快速成长……在北京CBD核心区里,密密麻麻的写字楼并没有掩盖赛富投资的与众不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掌舵人——阎焱——在创投界的沉浮与影响。 已过耳顺之年的阎焱,一直在业内被誉为“投资教父”。他投资或参股的企业往往因此自带明星光环,他个人的一些观点、言论,也时常被行业晚辈奉为圭臬。然而,当他以2019年的眼光回顾20多年的投资生涯时,却直言自己是“快乐并煎熬”着的。 越老越值钱 “20年前我是满头青丝,如今是白发苍苍。” 阎焱曾在朋友圈里自嘲说,自己是既憋不住话、也憋不住尿。有人打趣说,医学上这是幼稚的表现。但在熟悉阎焱的人看来,可能更有几分“老当益壮”的意思。 1994年,37岁的阎焱在美国华盛顿加入亚洲基础设施基金AIF成为投资人,而中国的本土风投行业仍在酝酿,IDG、汉鼎亚太等外资背景的机构也只是初露头角;2018年,我国私募基金备案数达到74642只,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24448家。这位1977年参加高考,1984年到北京大学攻读社会学研究生,1986年赴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国际经济政治学博士,如今已过退休年纪的“老人”,现在赶上了中国资本市场和创投行业的“青壮年”。就像他在公开场合所言,“投资这个职业是越老越值钱,就像运动中的高尔夫一样,打到80岁都可以打,所以我觉得退休谈不上。” 赚钱是本质 在AIF期间,阎焱投资了上海中桥、中国联通、成绵高速、中海油等项目,为AIF带来相对丰厚的收益。在此基础上,阎焱于2001年选择加入日本软银公司,与美国思科共同出资成立软银亚洲基础设施基金(SAIF)。2005年软银亚洲更名为软银赛富,随后又从软银集团彻底独立出来,开启了他投资生涯的又一新篇章。 在赛富,阎焱挖掘了58同城。 “美国有一家网上免费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刊载着各类生活信息,用户家里马桶堵了、想买卖二手货了,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找到相关的分类信息,很受美国人欢迎。当时我们就想,在中国能不能也有一个类似的平台,把用户的信息和需求汇集起来。后来,我们听说国内的姚劲波在做类似的事情,于是就通过朋友介绍找到姚劲波。”在阎焱的记忆里,当时的姚劲波还比较腼腆,并不太善于辞令,当时的58同城也只有十多个员工。在这样的情况下,阎焱于2007年投了150万美金。 投资58同城引起业内关注,还在于一年后阎焱用300万美金继续“加持”姚劲波。 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影响中国,“寒冬论”让很多创业者不寒而栗。阎焱给所有被投公司发通知:金融危机波及较大,建议企业节省开支,做好“过冬”准备。但5月份,姚劲波还是找到了阎焱,寻求新一轮融资。 “前一轮150多万美金已经烧完,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大部分同事对投资比较谨慎,我本人对加投姚劲波也比较犹豫。”十年后的今天,阎焱仍记得在58同城几乎面临解散的时期,尚显腼腆的姚劲波坐在赛富办公室里向他解释公司模式。 “有没有竞争对手?商业模式是什么?用户需求多大?……”阎焱在向姚劲波抛出一系列问题后,看到了机会的他决定加投。 “20多年挑选投资标的的方式其实并没有什么变化。”阎焱说,投资的本质是赚钱。他希望在做投资的时候,既能赚钱,又能给社会带来福利。“不管时代怎么变,投资的本质是一样的。” 回顾过往,阎焱觉得上帝是均衡的,投资行业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带给人焦虑,有风险才有回报。“如果去读投资课,第一课就是学什么叫做风险和回报。” 投资别虚伪 对阎焱来说,从事投资行业最大的回报和快乐,就是陪伴被投企业攻克难题走向成功,并让许许多多的人能够从项目中受益。 阎焱至今仍记得他曾投资的杭州到千岛湖段的高速公路,使千岛湖附近山区居民走向城市中心成为可能。“高速公路修到了山里面,山里居民们自己的山货都能够运输到杭州贩卖,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加了4倍。”当阎焱回忆起山区居民为了表示感谢,邀请他去家中做客时,投资带来的快乐让他毕生难忘。 “投资是一个来不得半点虚伪的东西。”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当时的软银赛富首期基金就顺利募集10亿美金,随后又独立募到6.4亿美金的二期基金。其间,阎焱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的募资压力。 “我并不觉得募资是那么难,只是投资机构在分化。”阎焱认为,当下业绩好的基金更容易募资,业绩差的则比较难。“2015年和2016年,谁都可以融基金,现在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对于大多数基金来讲,应该是比较难的。但是对于那些业绩比较好的基金,反而更容易了。”在他看来,目前中国本土通过备案的投资基金数量过多。 “满大街都是投资人。”阎焱说,中国的投资基金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基金不同,期限多为五年期,而国外多为10年期。“这也侧面反映出,中国的不少投资行为其实是一种速食文化,只忙着尽快赚钱,而对长期的未来的利益却不知所措。”在以套利为主流的投资文化里,做长期的科技投资其实很难。 “要做长期投资,就是要投那些不在风口的东西。如果大家都去赶风口,这个社会很可怕。”在自己的投资历程中,虽然捕获了不少细分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但阎焱坦称并不相信风口。拼多多、今日头条、抖音等项目,都是在其细分行业已有头部企业的情况下出现的。技术进步会不断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人类永远不会停顿,而且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波大潮还没开始。5G带动的万物互联,也将会有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出现。“生活中永远有赚钱的机会,不要担心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一些所谓的创投‘风口’反而像是黑色幽默,大家伙奋不顾身跳进来,结果到了真正的资本市场就见原形了。” 几十年的摸爬滚打,在煎熬中不断成长历练,加上天生一副“就要不同”的性格,使阎焱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就像大部分人对科创板与注册制满怀期待时,阎焱却“审慎乐观”地认为,科创板虽好,但是上市企业股票的质量和生命力,却需要进一步深入考虑。(人民创投:黄盛)
君联资本陈浩:事为先、人为重的价值投资引领者 君联资本总裁陈浩 (摄影:每日经济新闻韩阳) 纵观国内创投行业的发展历史,2001年成立的君联资本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作为联想旗下最早设立的专业风险投资机构、联想控股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三驾马车”之一,君联资本目前管理的资金规模超过400亿元、投资近400家企业,无论规模还是增速都位列行业前茅。2018年,在市场普遍反馈“退出难”的背景下,君联资本的被投企业共有13家登陆A股、港交所、纳斯达克等不同的境内外资本市场,此外还有1家投资企业已过会,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 作为君联资本的总裁,陈浩对于整个创投行业和君联资本自身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清晰的认识。面对2018年所谓的“资本寒冬”,作为头部机构的君联资本感受其实并不那么明显,但陈浩对于行业所面临的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都做了深入思考,并且在多个公开场合建言献策,这是一个从业多年的投资老兵责任感最好的体现。在他和团队的规划和管理之下,君联资本近年迎来了快速发展,单支基金平均规模都在5亿美元的水平。伴随管理资金量的增多,投资速度也明显快于早期,投出了大量优质项目。 在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自己的投资生涯时,陈浩毫不犹豫说出了君联资本的投资方法论:“事为先,人为重。”这是他和团队多年来与一线创业者深度交流后得出的最真实感想。在他看来,只有与优秀的创业者更好地合作、帮助其更好地成长,资本才能获得更大的回报。 中国特色的创投发展道路 在君联资本会议室的墙上挂着一幅精心装裱的字,“富而有道”,落款柳传志。透过会议室的窗户看出去,对面大厦上“联想控股”几个大字赫然可见。 18年前,当联想开始拓展多元化业务时,柳传志抽调了一支二十多人的队伍“杀”入风险投资领域,创办了君联资本的前身联想投资,陈浩就是其中的三位核心成员之一。君联资本的第一期基金来自联想控股的3500万美元出资,希望“用资金与管理帮助和促进中国创业企业的成长”。2012年,联想投资正式更名为君联资本。 可以说,君联资本的发展历程,就是整个创投行业的缩影,陈浩本人也见证了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正如他所说,90年代末创投开始在国内发轫,并以相当蓬勃的趋势实现了快速扩张,“综观全球,除了美国,也就只有中国创投行业实现了这样的发展”。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底,在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共有14683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7176只、基金规模7.71万亿元,创业投资基金6508只、基金规模0.89万亿元。从发展速度和规模上来看,毋庸置疑相当可观。陈浩评价,这是大的环境所致,也是行业本身大家努力所带来的结果,“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支持了中国创新,是中国创新创业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在他看来,中国创投行业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了很大进展,还探索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道路。第一类颇具中国特色的机构,是既具有产业背景、又独立运行的基金管理公司。以君联资本为例,其出身联想、自带产业基因,是独立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既有大量外部LP、自身管理了若干基金,这种案例在国外并不多见。第二类机构是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它们管理着规模庞大的资金,不仅投资回报良好,还对地方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带动作用。第三类机构则多采取以明星投资人为核心的投资机构。 “这些不同类型的机构组合起来,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丰富多彩的投资发展道路。君联资本也很荣幸在这其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回顾创投20年的发展历史,陈浩不无感慨地表示。 水涨船高的项目评价标准 虽然创投机构数量繁多,2018年也有不少机构高呼“募资难”问题,但在陈浩看来,这反而更能说明行业需要正常的优胜劣汰。“将来资金应该会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头部的这些机构、基金,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行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也使得行业里面的GP,包括我们在内,在专业化、独特性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据了解,君联资本成立之初的投资主要围绕IT行业来进行。但在2006年之后,该机构不断拓展自己的投资版图,最近几年开始突出团队专业化,成立了TMT、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文化体育以及消费服务等垂直领域的投资团队,沿着陈浩所说的“专业化”“特色化”等方向深耕。而在对于创业企业、创业者和具体项目的评判标准上,也发生着相当显著的变化。 陈浩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些变化的趋势,“水涨船高”,并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解释。 首先是技术标准的提升。20年前的创业者往往都是从海外将先进的技术带回国,而这些技术相对比较零散、分散,与实际的产业结合度还不够,也缺乏新的商业机会。相比之下,今天的很多创业者都是直接加入中国本土的创新创业公司,参与研发和应用,与产业的结合无疑更为紧密。 第二是商业标准的变化。陈浩表示,这一维度更多地是在判断一家企业的市场潜力、规模,以及可能产生的收入、利润、行业竞争力等,而这些都会成为机构衡量是否投资该项目时的重要参考标准。以君联资本早年投资的卓越网为例,其正式运营第一年的营收不过几百万元。而到了今天,电子商务面临的是一个万亿级市场,市场潜力惊人,机会当然也相对更多。 第三是管理性维度。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判断企业人、财、物、供应链管理,公司、团队、文化等方面的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陈浩坦言,当前的创业环境,包括创业者的素质与此前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我们对这些企业管理方面的要求肯定也在提高,这个尺子是要提升的”。 “事为先,人为重”的投资方法论 “事为先,人为重”是君联资本的投资方法论,同时也是这家老牌机构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围绕的核心。 如果要说这一理念的来源,还要追溯到君联投资的第一个项目——科大讯飞。从投资这家公司到最后成功退出,君联资本一共坚守了将近13年时间,也成就了行业的一段佳话。陈浩回忆,当初投资科大讯飞时,这家公司还只是一个完全以研发为主、只有几十个人的团队,估值不到2亿元,如今已经成长为员工几千人、收入数十亿元、公司市值600亿元的上市企业了。在科大讯飞18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曾遭遇不止一个“至暗时刻”,例如起步初期就在市场上遇冷,业绩下滑、亏损严重。作为投资人的君联资本在这个过程中从商业模式、战略策略、资源对接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力度足够大的支持,帮助创始人和企业恢复自身造血能力,逐渐走出困境并形成良性循环。 这很好地体现了君联资本投资的理念。正如陈浩所说,要把服务最后的落脚点尽可能凝聚到“人”上面。“有点像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是简单地给创业者一个资源和一项立竿见影的帮助,而是教会管理层方法、提高其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企业突破自己的瓶颈。这是我们在增值服务当中研究的最多,也是最关注的一点。” 但另一方面,陈浩也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宗旨。对于企业的增值服务坚持“价值认同,相互信任、平等对话”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方法论和技能的传递,不越俎代庖。在他看来,重点是在三个方面对创新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分别是战略决策、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公司发展的关键资源引入等等。 除此之外,陈浩还提出,在风险投资,特别是早期,对一些技术创新型企业要争取重点帮助。“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一般要面对三道难关,分别是技术关、市场关、管理关。有价值的风险投资机构更能够在市场关与管理关为企业带来积极的帮助。”(每日经济新闻: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