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創投>>人物

賽富投資閻焱:快樂並煎熬著的價值發現者

黃盛

2019年02月02日15:09  來源:人民網-人民創投

賽富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

(攝影:每日經濟新聞韓陽)

從隸屬於軟銀集團的賽富亞洲成為獨立的賽富投資﹔管理著總規模近60億人民幣、40億美金的投資基金﹔推動了不同時代的一大批知名企業快速成長……在北京CBD核心區裡,密密麻麻的寫字樓並沒有掩蓋賽富投資的與眾不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的掌舵人——閻焱——在創投界的沉浮與影響。

已過耳順之年的閻焱,一直在業內被譽為“投資教父”。他投資或參股的企業往往因此自帶明星光環,他個人的一些觀點、言論,也時常被行業晚輩奉為圭臬。然而,當他以2019年的眼光回顧20多年的投資生涯時,卻直言自己是“快樂並煎熬”著的。

越老越值錢

“20年前我是滿頭青絲,如今是白發蒼蒼。”

閻焱曾在朋友圈裡自嘲說,自己是既憋不住話、也憋不住尿。有人打趣說,醫學上這是幼稚的表現。但在熟悉閻焱的人看來,可能更有幾分“老當益壯”的意思。

1994年,37歲的閻焱在美國華盛頓加入亞洲基礎設施基金AIF成為投資人,而中國的本土風投行業仍在醞釀,IDG、漢鼎亞太等外資背景的機構也只是初露頭角﹔2018年,我國私募基金備案數達到74642隻,已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達到24448家。這位1977年參加高考,1984年到北京大學攻讀社會學研究生,1986年赴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國際經濟政治學博士,如今已過退休年紀的“老人”,現在趕上了中國資本市場和創投行業的“青壯年”。就像他在公開場合所言,“投資這個職業是越老越值錢,就像運動中的高爾夫一樣,打到80歲都可以打,所以我覺得退休談不上。”

賺錢是本質

在AIF期間,閻焱投資了上海中橋、中國聯通、成綿高速、中海油等項目,為AIF帶來相對豐厚的收益。在此基礎上,閻焱於2001年選擇加入日本軟銀公司,與美國思科共同出資成立軟銀亞洲基礎設施基金(SAIF)。2005年軟銀亞洲更名為軟銀賽富,隨后又從軟銀集團徹底獨立出來,開啟了他投資生涯的又一新篇章。

在賽富,閻焱挖掘了58同城。

“美國有一家網上免費分類廣告網站Craigslist,刊載著各類生活信息,用戶家裡馬桶堵了、想買賣二手貨了,都可以在這個網站上找到相關的分類信息,很受美國人歡迎。當時我們就想,在中國能不能也有一個類似的平台,把用戶的信息和需求匯集起來。后來,我們聽說國內的姚勁波在做類似的事情,於是就通過朋友介紹找到姚勁波。”在閻焱的記憶裡,當時的姚勁波還比較腼腆,並不太善於辭令,當時的58同城也隻有十多個員工。在這樣的情況下,閻焱於2007年投了150萬美金。

投資58同城引起業內關注,還在於一年后閻焱用300萬美金繼續“加持”姚勁波。

2008年,亞洲金融危機開始影響中國,“寒冬論”讓很多創業者不寒而栗。閻焱給所有被投公司發通知:金融危機波及較大,建議企業節省開支,做好“過冬”准備。但5月份,姚勁波還是找到了閻焱,尋求新一輪融資。

“前一輪150多萬美金已經燒完,但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大部分同事對投資比較謹慎,我本人對加投姚勁波也比較猶豫。”十年后的今天,閻焱仍記得在58同城幾乎面臨解散的時期,尚顯腼腆的姚勁波坐在賽富辦公室裡向他解釋公司模式。

“有沒有競爭對手?商業模式是什麼?用戶需求多大?……”閻焱在向姚勁波拋出一系列問題后,看到了機會的他決定加投。

“20多年挑選投資標的的方式其實並沒有什麼變化。”閻焱說,投資的本質是賺錢。他希望在做投資的時候,既能賺錢,又能給社會帶來福利。“不管時代怎麼變,投資的本質是一樣的。”

回顧過往,閻焱覺得上帝是均衡的,投資行業在帶給人喜悅的同時也帶給人焦慮,有風險才有回報。“如果去讀投資課,第一課就是學什麼叫做風險和回報。”

投資別虛偽

對閻焱來說,從事投資行業最大的回報和快樂,就是陪伴被投企業攻克難題走向成功,並讓許許多多的人能夠從項目中受益。

閻焱至今仍記得他曾投資的杭州到千島湖段的高速公路,使千島湖附近山區居民走向城市中心成為可能。“高速公路修到了山裡面,山裡居民們自己的山貨都能夠運輸到杭州販賣,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加了4倍。”當閻焱回憶起山區居民為了表示感謝,邀請他去家中做客時,投資帶來的快樂讓他畢生難忘。

“投資是一個來不得半點虛偽的東西。”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當時的軟銀賽富首期基金就順利募集10億美金,隨后又獨立募到6.4億美金的二期基金。其間,閻焱並沒有感覺到太多的募資壓力。

“我並不覺得募資是那麼難,只是投資機構在分化。”閻焱認為,當下業績好的基金更容易募資,業績差的則比較難。“2015年和2016年,誰都可以融基金,現在不那麼容易了。所以對於大多數基金來講,應該是比較難的。但是對於那些業績比較好的基金,反而更容易了。”在他看來,目前中國本土通過備案的投資基金數量過多。

“滿大街都是投資人。”閻焱說,中國的投資基金與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基金不同,期限多為五年期,而國外多為10年期。“這也側面反映出,中國的不少投資行為其實是一種速食文化,隻忙著盡快賺錢,而對長期的未來的利益卻不知所措。”在以套利為主流的投資文化裡,做長期的科技投資其實很難。

“要做長期投資,就是要投那些不在風口的東西。如果大家都去趕風口,這個社會很可怕。”在自己的投資歷程中,雖然捕獲了不少細分行業中的知名企業,但閻焱坦稱並不相信風口。拼多多、今日頭條、抖音等項目,都是在其細分行業已有頭部企業的情況下出現的。技術進步會不斷帶來商業模式的創新,人類永遠不會停頓,而且移動互聯網的下一波大潮還沒開始。5G帶動的萬物互聯,也將會有更多新的商業模式出現。“生活中永遠有賺錢的機會,不要擔心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一些所謂的創投‘風口’反而像是黑色幽默,大家伙奮不顧身跳進來,結果到了真正的資本市場就見原形了。”

幾十年的摸爬滾打,在煎熬中不斷成長歷練,加上天生一副“就要不同”的性格,使閻焱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就像大部分人對科創板與注冊制滿懷期待時,閻焱卻“審慎樂觀”地認為,科創板雖好,但是上市企業股票的質量和生命力,卻需要進一步深入考慮。(人民創投:黃盛)

(責編:韓穎、陳鍵)

創投人物

熱點原創

熱讀榜

二維碼